多元系统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与传播 ——以《青铜葵花》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g198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非常重要,可不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不及成人文学引起重视;翻译文学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责,与本土文学相比,却常常处于弱势的地位。儿童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双重边缘性预示着翻译儿童文学的边缘地位。本论文探讨的是中国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数据表明,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当下英译中国儿童文学中受到最广泛阅读和关注的作品,它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儿童青铜和葵花充满苦难却美好动人的乡村成长故事,其英译本由Helen Wang(汪海岚)翻译,于2015年在英国出版。2016年,曹文轩由于其突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该奖素有“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之称,汪海岚则于2017年因此译本获得麦什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本论文从英译中国儿童文学的边缘地位出发,以伊塔马·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观照,就英译中国儿童文学的边缘地位对《青铜葵花》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探究,笔者发现:翻译技巧的选用与多元系统理论的假设基本一致,由于英译中国儿童文学处于边缘地位,译者倾向于借用本国形式库中现成的模式,翻译时以归化策略为主;涉及文化专有项时,译者的主体性及其文化态度彰显,译者则多用异化策略介绍中国文化元素。研究还发现,《青铜葵花》的传播受系统边缘地位的影响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出版商和译者的身份是外方;第二,译介非主动引进,译介内容符合传统范式;第三,传播渠道可以更加多元,宣传力度可进一步加强。针对《青铜葵花》在英语国家的接受程度这一问题,本论文得出:与其他英译中国儿童书籍相比,《青铜葵花》接受程度尤为突出,达到了同类获奖儿童文学的平均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呈现了曹文轩及其《青铜葵花》的概况,并简述了论文结构。第二章综述前人的研究并构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三章结合译例,详细分析了翻译策略的运用,并提供了《青铜葵花》在英语世界传播与接受状况的数据。第四章紧密结合多元系统论,揭示了中国儿童文学在目的语社会处于边缘地位的三个原因:意识形态系统的固化、经济系统的逐利取向、文学系统的范式。第五章总结全文。笔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的语社会各个系统及英译中国儿童文学的边缘地位对《青铜葵花》翻译、传播及接受的影响。本论文丰富了对曹文轩作品及中国儿童文学的译介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明代的边防一直深受“北虏南倭”的困扰,“北虏”对明朝的威胁又远胜于“南倭”。因此,有明一代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始终是军事上的重中之重。经过与北边蒙古各部族的反复攻防,最终在明帝国漫长的北部边境线上形成了以各边镇为防御中枢的九边体系。其中,宁夏镇作为九边重镇之一,一直是西北地区防务的重要屏障,并且驻扎了大量的边防军队。后勤补给是边防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粮饷供应作为边备的重要保障,是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之间的往来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民族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政治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在逐步探索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和工作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民族关系较为紧张,西北军政委员会为了传达中央政府及毛主席对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关心及慰问,宣传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打破民族隔阂、进一步疏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解决长期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