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急剧消耗,近年来以光伏和风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并且被誉为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近十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方面借助入世的机遇,一方面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产能和产量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凭借出口快速占领国际市场。
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接连爆发,美国及欧盟政府对光伏市场的补贴大幅削减,导致欧美光伏市场容量迅速萎缩,产能过剩的矛盾开始凸现。为了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相关就业以及捍卫本国市场,关于光伏产业的贸易摩擦随之频繁起来。
美国对华光伏电池及其组件反倾销反补贴案是我国新兴产业向外扩张遭遇贸易摩擦的经典案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该案例的分析作为出发点,从产业规模、产业链分工、贸易情况、产业政策及补贴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两国光伏产业进行比较,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中美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相互对比,更是一个重新审视我们自身存在问题的契机。通过对该案例中我国涉案企业补贴来源及作用效果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审视我国目前对新兴产业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加深对目前我国政府补贴政策的认识,在保证有效性和合规性的前提下,为以后新兴产业制定更加合理的补贴政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