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基因AK07的亚细胞定位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全世界有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生。因此,确保水稻优质高产是一项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大事。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干旱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干旱严重制约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作物耐旱性大多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因此,利用常规育种这样的方法改良作物抗旱性会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外的热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抗旱相关基因,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基质浸润法施用硼、锌、钼对烤烟前期生长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对比传统施肥方式,探索了烤烟对新型微肥施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有利于改进栽培过程中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基质浸润法施用复合微肥对烤烟产质量及抗病性的影响,从生产实践上证实了盆栽试验的可行性,为移栽及大田烤烟种植配套施肥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同时控制烟叶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
学位
本文研究了肥料与密度双因素互作对油菜生长情况、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经济性质、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各处理的产量、产量的稳定性、抗倒伏性和经济效益,施肥量1125kg/hm2、密度为45万/hm2为杂1613田间生产的最佳肥料、密度水平。此处理冬前期冬前期形成总叶数为13片左右、单株干重11g左右、根冠比约为0.25;成熟后平均单株角果数为24
学位
随着精细农业的发展,光谱数字技术已成为数字农业的重要研究方法。绿色植物具有典型的光谱特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肥水管理、栽培措施及品种类型导致作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从而会形成独特的光谱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业光谱数字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农业光谱技术的原理以及植物的光谱特性,分析了农业光谱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光谱技术在作物科技上的应用,包括作物光合、生长、含水量、氮素营养、
学位
很多营养元素集中在糙米的种皮和胚芽中。精米加工过程中这些营养元素大多被去除浪费。糙米发芽后富含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成倍增加。发芽糙米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全营养概念、特殊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食品。本研究以4个野败型质核互作不育系和1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杂交当代F0、杂交一代F1与其亲本的糙米蛋白质含
学位
芒属(Miscanthus Anderss)植物被视为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中国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叶绿体DNA微卫星标记(Chloroplast simple sequence repeat, cpSSR)是研究芒属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以及系统地理学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利用甘蔗的叶绿体DNA全基因组序列数据
学位
Pi9基因来源于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是第一个被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通过对该基因的研究,培育相应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或组合,是减少稻瘟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本项研究中,利用转Pi9基因R996的R996-3等3个株系作为父本,分别与不育系陆18S进行杂交,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杂交后代。我们通过PCR对杂交后代植株中的Pi9基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植株接种了4个具
学位
野生稻长期于野外条件下生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保留和产生了许多栽培稻没有的性状。如抗病虫害、抗逆、高分蘖等性状,对于改良栽培稻品质和提高产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利用对于突破水稻育种的瓶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野生稻的研究和利用一直为水稻工作者所重视,并且获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以茶陵野生稻为材料,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茶陵野生稻的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受体,经过几代的培育,使得后代表现出
学位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来源。同时,油菜的种子油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资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油菜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可望提高油菜的脂肪酸含量,改良其品质及创造出新型种质资源。本试验以酿洒酵母为材料,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GPD)进行克隆,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且与种子特异
学位
为了探明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对种植区域的适应性,根据产量梯度设置了氮空白(M1)、农民习惯模式(M2)、高产高效模式(M3)、再高产模式(M4)和再高产高效模式(M5)五个处理,于2011年在宁乡(NX)进行了双季早、晚稻大田试验,并在宁乡(NX)、醴陵(LL)和祁阳(QY)进行了多点试验,研究了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及其构成、源库关系、干物质积累及生长发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已经成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课题和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高产优质新型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系)的培育”项目(2009:ZX08005-012B)中的部分研究内容。Cry5bBt基因是一个新的抗虫基因,是根据棉花遗传密码子偏好及Genebank上Cry5bBt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其表达载体为PRI10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