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下关于人们对社会控制态度的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增加了重塑社会规范体系的难度,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道德领域和公众心理层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全球化打破了原来简单的社会结构关系,使人们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而且在全球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变动异常活跃,动荡不定,各种矛盾和冲突相互交织,大量涌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广州市社会治安的调查情况,通过广州市民对两种社会控制方式的态度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影响人们对社会控制态度的影响因素,探讨人们对社会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偏向性的看法,丰富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下,社会控制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有廉耻心的人更倾向于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控制;经济地位越高的人与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呈现正相关关系;对警察持满意态度的人越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也越认同法律的威慑力、越倾向于干涉邻里事务等。   本文提出了转型期社会控制体系结构的一种说法,即认为正式社会控制的非正式化是社会控制的高级阶段,也是更有效的一种方式。虽然根据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以及目的的不同,人们把社会控制分成了正式社会控制和非正式社会控制,这种分法从概念上将它们隔离开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加大正式社会控制和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交互程度,提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其他文献
在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我国城市社区逐步承担了“单位制”和“街居制”原先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源于西方的社区服务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开始崭露头角。经过二十多年
以乡村生源减少为背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为目的,在本世纪初国家实行了“撤点并校”政策,自此,全国大规模的撤并行动席卷全国。那么,新生成的
对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排斥主要是指残疾人因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或其他因素而被隔离于正常的社会活动之外,从而被边缘化、弱势化的过程。从整体上看,残疾人仍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
在现在,我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交通方面这个是重点的地方,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光面爆破技术的各种优点,所以在隧道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已经被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