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下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取兔下颌骨中的松质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收集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取第P2或P3代检测:(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2)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测定的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细胞生长增殖曲线;(3)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4)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诱导分化;(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结果:(1)细胞经传代后形态一致,呈梭形或三角形;(2)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下颌骨BMMSCs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统计数据表明细胞1—7d生长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5);(3)集落形成实验克隆形成率37%;(4)成骨诱导后形成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细胞核周围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骼肌细胞诱导desmin抗原标记阳性;(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下颌骨BMMSCs纯度较高,CD90和CD146表面标记阳性率分别为98.7%、98.1%。结论:兔下颌骨分离出的BMMSCs,纯度较高,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及增殖能力,具有多向诱导分化的潜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用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纳米粒载体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成骨细胞,研究CS-HA对成骨细胞
实验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的特性和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种子细胞体外构建人工骨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1.采用兔来源的骨髓
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大量吸收国外成熟业务经验,同时中央及地方政府也给予大量政策支持,法律和监管体系也更加完善,使得该行业在我国迎来黄金发展期。但因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
长期以来,偏侧咀嚼方面的研究一直偏重于影像学和组织学的研究,而组织学的研究中对胶原的变化研究又存在争议,所以该实验着重于研究偏侧咀嚼大鼠模型的关节窝位置改变和髁状突软
“冀麦9号”是沧州农研所1970年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麦作组引入的新品系(欧柔×北京7号)F_1×(农大183×尤_1)F_1双杂交后代,经系选而成。一、生物学特征特性幼苗匍匐,苗
它是19世纪末全美国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它出身卑微,却经常和那些血统高贵的同类一起公开亮相;它走遍全美,走到哪里都收到人们的礼物;它还曾作为亲善大使出访海外。它就是欧尼,一只
目的:研究在酸性环境中,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与共培养的舌鳞癌 Tca8113细胞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该实验从生物力学角度,通过solidworks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垂直向进行加载,对基牙和缺牙区周围支持组织进行应力分析.对于应力值和位
研究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O)作用不同时间对人口腔舌癌细胞株Tca83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研究AsO对人口腔舌癌的可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口腔肿瘤提供一部分理论依据.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600)  【摘要】众所周知,学文与悟道是语文教学的两项基本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文与悟道得以巧妙地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而且规整言行,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涵养和个人素养,可谓教学“真”语文。  【关键词】学文;悟道;融合;提升涵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