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乳液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体系。由于其独特的物化性能,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其在微乳燃料方面的应用。微乳化技术用于燃料添加剂领域,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首先,我们利用阴阳离子复配技术,结合燃烧微爆理论,开发出一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油酸以及氨水为表面活性剂,以中碳链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优异的微乳化柴油。研究了影响微乳柴油稳定性和最大增溶水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微乳柴油的最佳配方。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外观澄清透明、遇大量水不浑浊、长期储存不分层、节能防污等优点,而且生产只需要简单的搅拌设备,过程十分简单,且成本降低,适合工业生产。然后,在微乳柴油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微乳汽油,以油酸铵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甲醇和乙醇以及水为增溶相。考察了影响最大增溶水量的各个因素,确定了微乳汽油的最佳配方。其中甲醇和95%乙醇含量达到10%,水含量达到1%,外观澄清透明,可以长期放置不分层。最后,通过相图、电导、FT-IR等方法研究了微乳液的结构。绘制了十六烷-异戊醇-水体系和正辛烷-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由相图可以判断十六烷体系沿着水稀释线,随着水含量的增大,先后经过了W/O型微乳液、BC型微乳液、液晶区、O/W型微乳液;而正辛烷体系则经过了W/O型微乳液和BC型微乳液,不存在O/W型微乳液。然后,测定了两种体系分别以正丁醇和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的电导率,验证三元相图的结果。电导法可以发现当以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两个体系都符合渗滤模型;当以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两个体系均为非渗滤模型。由FT-IR光谱中-OH伸缩振动频率以及-CH3、-CH2-的伸缩振动峰的透过率的变化,可以确定体系中水相以及油相的状态,从而判断微乳液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