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盘桩的抗拔机理及承载力计算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盘桩具有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其作为抗拔桩用于抗拔基础或抗浮设计,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安全性能及降低工程造价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一种新桩型,支盘桩在抗拔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都不多。这与学术界对支盘桩抗拔机理及工程性状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支盘桩的抗拔开展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在阅读和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及系统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支盘桩的抗拔机理及承载力计算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在参考扩底桩抗拔破坏面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幂函数形式的滑移面假设并运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单盘短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第二,通过支盘桩在砂土中承受上拔荷载的三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盘数、盘的埋设深度、盘距对支盘桩在砂土中的抗拔机理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等直径桩的抗拔承载力小于支盘桩;当上覆土层减少时,等直径桩及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均出现大幅减小;同等埋设状况及加荷条件下,双盘桩的抗拔承载力随着盘距的增加而增大。第三,对整个模型试验中涉及到的桩身受力及桩周土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桩身受力方面:整个加载过程中,盘的阻力和侧摩阻力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盘距的不同直接关系到盘的承载能力的发挥,上、下盘承载能力的发挥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桩周土压力方面:桩底(盘底)有形成空腔的趋势并导致砂土产生卸荷情况。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纵观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我国建筑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也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大规模新建、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和旧建筑加固补强。在此期间,一
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薄壁钢管混凝土的外侧包一层普通钢筋混凝土,既利用了钢管混凝土良好的受力性能,又克服了薄壁型钢管直接暴露在其工作环境中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高纬度地区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在冬季常存在结冰问题,其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水利、航运、水电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都会产生重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为RPC)是土木工程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材料,其拥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优越的特性,很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
本文综合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案例分析方法,针对大直径钢顶管施工中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和弹性地基的有限条分析方法,揭示了管土相互作用影响下钢顶
桥梁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生命线枢纽工程。然而,一方面,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规范施工行为;另一方面,自桥梁开始建造起,就受到各种荷载和环境变迁的作用,严重的甚至可以导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体系,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体现了这种体系的优越性,但在抗震性能上一直有较大分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作为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加大截面法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的理论研究仍有待完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
饱和多孔介质的动力学问题域包括移动荷载问题、爆炸源、动力基础、圆柱形桩基或桩的动刚度问题、层状半空间的平面波以及波场衍射问题和裂隙扩展的波场问题等等。结合工程实
本文完成了通过对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的4个接近足尺的不同轴压比的高剪压比下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梁柱组合体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模拟地震时地震波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