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具体自由的界限及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什么,人为何追求自由,人能追求什么样的自由,人如何实现自由等,是非常根本、又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后三个问题作一些尝试性探讨。  人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发生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依赖、征服、天人协调;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他人的关系表现为实践、契约、伦理、孤立;与自身的关系表现为挣扎与超越、异化与解放、理性与信仰。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人受到了束缚,并产生了自由的理念。  由于自由本身是一个矛盾性的事物,人们不可能实现绝对的自由、纯粹的自由,人们只能在其活动的某一领域实现具体的自由,如人在与自然、社会关系领域中的主体自由,人在与他人关系领域中的社会自由,人在与自身关系领域中的个性自由。同时,因为各领域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具体自由也有不同的定义、内涵、界限,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混淆,并在实际生产生活实践中出现界限错位或界限僵化,导致自由幻相。  自由的实现要依靠一定的工具,不同领域中具体自由的实现则需要不同的工具。其中主体自由的实现依靠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自由的实现依靠制度工具的改善,个性自由的实现依靠生命工具的完善。当然,也不能孤立的依靠三种工具,这样又会因为僵化而导致新的自由幻相,还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使用,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其他文献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维利里奥以“光电技术”的视角对当今的网络虚拟现象展开考察,展现了网络虚拟的独特面貌,并将这种视角下所展现的“网络虚拟现象”命名为“消逝美学”。但是,作
恩格斯是对女性伦理,对女性与婚姻家庭的关系研究较多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是源于他在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而且他深入到普通工人家庭中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美学文献和诗学理论著作,前人对它的研究虽已有不少,而“虚”“实”范畴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元范畴和核心范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阐释功能。因此,本文试图在厘清《二十四诗品》中的“虚”“实”观念及相关主张的基础上,延展至其他艺术领域对其作出普遍性的美学阐释。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二十四诗品》中“虚”“实”概念的内涵。由于“虚”
学位
时间问题是哲学领域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对于时间本质的讨论几千年来从未终止。我们惯常的时间观将时间比作一条大河,在梅洛-庞蒂看来,这是对时间关系的颠倒:时间是从将来而来,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