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植物调查及其景观研究(月牙湖——神策门段)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石砌筑的都城城墙。随着南京明城墙被列入申遗名单,以及明城墙风光带建设的开展,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度日渐增加,而明城墙环城绿带作为南京城市特殊的绿地类型直接参与构成明城墙主体景观,对其植被的合理规划不仅有助于明城墙风光带景观的完善,也为明城墙申请世界遗产奠定基础。明城墙环城绿地的植物主体部分为明城墙墙体附生植物以及沿明城墙路侧绿带的植被,本文着重研究这两者的现状,分析景观特色,提出明城墙植被景观的优化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在所调查的12段明城墙上共发现184种附生植物,隶属70科152属184种,生活型主要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被具有明显地带性。   (2)对春秋两季明城墙附生植物的生活型进行比较发现,春季出现的草本植物明显多于秋季,而秋季藤本植物种类增多。春秋季群落中的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季相变化显著。   (3)在所调查的12段城墙中,38%的物种仅在其中某一段城墙上出现,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井栏边草、翠绿针毛蕨、野菊、何首乌、爬山虎、白英、薜荔和紫堇的出现频率最高,12段城墙皆可见到。   (4)明城墙需要清除的植物主要为大部分乔灌木、禾本科等景观效果差的杂草和入侵植物、对城墙体造成伤害的部分多年生藤本。   (5)从花、果、叶的观赏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明城墙春夏秋三季植被具有其独特的景观效果,体现在观花植物重点突出,有欠丰富;观叶植物种类多,叶型变化丰富,缺乏彩叶植物;观果植物景观较好,而种类少。   (6)南京明城墙沿城墙绿带植物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384种,隶属103科283属。草本植物在绿带中占明显优势,大部分绿带为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混生的状态。乡土草本种类丰富,而人工配置乔灌木的乡土性不明显。绿带整体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混交林。   (7)绿带人工植被以观叶植物为主,而彩叶种比例小,观花观果植物种类有欠丰富,整体观赏效果不佳。   (8)绿带中不宜栽植的有大乔木、速生树种、竹类(铺地竹除外)、喜酸性土壤的植物,离城墙距离过近的乔木,绿带现状中,大乔木和速生树种较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各段具体情况不同,对优化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进行推荐,同时大部分地段需要或多或少的人工养护管理,以促进形成稳定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群落。   (9)总结了明城墙附生植被以及绿带植被的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优化建议,对适合明城墙绿化的种类进行推荐。根据绿化目的,对三类典型的绿带植被进行评价和优化。
其他文献
全球化在带给我们无数机遇与经济利益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在削弱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随着对于传统需求意识的觉醒,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彰显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拥
随着人们对建筑生态性和地域性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寒地建筑设计开始关注对极端气候条件的主动适应、对建筑功能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对社会文脉的原生契合。由于重视度不够、对功
学位
随着现代城市和教育的发展,大学校园内人口密度逐渐加大,出现校园内部基础设施无法有效承载校园人员使用的现象。一些较早建立的国内大学较为典型,校区已无可扩教育建设用地,高密
世界城市化率分布特点表明,欧美日城市化率比较高,相应的工业基础也较雄厚,而亚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率比欧美国家普遍低。我国东部由于改革开放早,城市化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空间增长迅猛。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步深入,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快速、无序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推动
在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热点的背景下,医院建筑的研究不仅需要着眼于本国的设计需求,还需采用更广阔的研究视角,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策略。英
屏山村地处安徽省皖南山区,是传统意义上的“徽州村落”,极具徽州地域特征。屏山村的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屏山
高科技新城区战略作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模式,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发展特点也由最初的以高新产业经济为主转变为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