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zj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椒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蔬菜,近年来甜椒的栽培面积不断加大,但耐热性品种较少,夏季高温是限制甜椒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高温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因此需深入研究其耐热性,本试验以5个耐热性不同的甜椒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是2号甜椒,B009F1号甜椒,BLN-02F1号甜椒,1号甜椒,900F1号甜椒,研究25℃(CK)、30℃、35℃和40℃各甜椒品种种子萌发期、幼苗期以及盛花期的相关形态指标、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花粉活力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的耐热性,进而筛选耐热品种,为甜椒的高温适应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萌发期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后,5个甜椒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标都降低。2号甜椒的萌发指标高于其它品种,且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下降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种子萌发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2)幼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5个甜椒品种的株高、叶片数、茎粗、净光合速率都呈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变化相似,35℃时升高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40℃时降低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只有2号甜椒的SOD活性增加,其它品种的SOD活性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POD活性、CAT活性、MDA的含量都增加,APX的活性有升有降,升高幅度最大的是2号甜椒,降低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幼苗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3)盛花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甜椒品种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值都呈下降的趋势。2号甜椒的以上指标高于其它品种,且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下降幅度最大的是900F1号甜椒。通过比较,在植株盛花期,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4)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不同甜椒品种的耐热性,评价结果为2号甜椒最耐热,其次是BLN-02F1号甜椒,最不耐热的是900F1号甜椒。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5个不同生态类型欧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其物候期、新梢生长动态、果实发育动态以及干旱胁迫下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血清尿素氮(SUN)是重要的血液临床指标,对于肾功能、肝功能等多种疾病有临床价值。在健康筛查、疾病治疗过程中,还常常需要快速、实时的监测SUN水平。但目前的临床测定方法繁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主要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从而阻塞静脉管腔,最终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常见于下肢,其潜在的并发症肺栓塞(Pulmonary emb
研究目的:借助中性粒细胞递送Gd@OVA-Cy纳米探针,探究细胞探针递送系统(Gd@OVA-Cy@NEs)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炎症(关节红肿阶段)的多模态成像及光热治疗价值,通过个体化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高,风电并网技术引起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课题。目前大量风电接入传统电网后引起的振荡与谐振成为了新能源电力系
AZ31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其生物力学性能更接近天然骨组织,可在体液环境中发生腐蚀而被降解吸收,在骨修复和心血管植入材料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水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日趋显著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困难LPD中转开腹的时机。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H_2O_2是否导致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进而引起mtDNA氧化损伤并释放到胞质;释放至胞质中的mtDNA能否进一步诱导肺泡上皮细胞I型IFN反应,从而影响宿主细胞免疫应答。背景: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作为人类鼻咽部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及菌血症等。S.pn spxB基因编码丙酮酸氧化酶,它可将丙酮酸
电子负载是一种采用开关器件模拟负载特性模拟的装置,相比传统的静态负载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在用于电源测试时可以通过能量回馈实现电能的再生利用。作为电源测试技术的发展热点,电子负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电子负载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谐波补偿功能的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解决了电源自身产生的谐波干扰问题,同时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电子负载主电路采用三级结构,前级为Boost电路,用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