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和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及其与损伤程度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X线平片及螺旋CT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脊柱骨折的显示情况,并与损伤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脊柱骨折的各自价值。   方法:选择脊柱外伤患者60例,分三组,轻、中、重度损伤组各2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男44例,女16例。年龄15~57岁,平均32.6岁。全部病人均行X线正侧位、CT轴位螺旋扫描和MPR重建。   (1)神经功能评价指标:①轻度组:脊柱活动受限,疼痛麻木不适而无感觉运动障碍,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②中度组:不完全瘫,表现为肌力不同程度减低,部分感觉丧失,部分生理反射消失;③重度组:完全瘫,表现为双下肢或受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完全丧失,肌力0级,相应生理反射消失,二便失禁。   (2)盲法分析比较三组病例X线、螺旋CT、X线+CT检查评分情况,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五方面:①骨折线是否显示;②椎体有无压缩;③有无附件骨折;④骨折片是否突入椎管;⑤有无椎体旋转脱位。   每个指标分为3个等级,3分表示明确可见;2分表示可疑,不能确定;1分表示明确没有。每个病例最高分为15分。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SP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①使用t检验,分析轻、中、重三组的X线平片、16层螺旋CT二种检查方法对脊椎骨折的评分有无显著性差异;②使用方差分析,分别分析轻、中、重三组间x线平片、16层螺旋CT对脊椎骨折的评分有无差异;③使用方差分析,分别分析轻、中、重三组的X线平片、16层螺旋CT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脊椎骨折的评分有无差别。检验标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轻度组脊柱骨折X线、CT检查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2.中重度组脊柱骨折的X线、CT检查评分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CT检查对中重度骨折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   3.轻中重组间的X线、CT检查评分有显著差异,经两两比较,轻度组与其他两组有差别,中度与重度组无差别。   4.轻中重各组的X线、CT、X线+CT检查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X组与其他两组有差别,CT与X线+CT组无差别。   结论:   研究表明对脊柱轻度损伤的病人,单纯CT与X线检查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X线+CT检查则优于单纯X线检查,但并不优于单纯CT检查。但对于中重度损伤的病人,CT检查和X线+CT检查均优于X线检查,但X线+CT检查并不优于单纯CT检查。轻度组脊柱损伤患者,可首选X线检查,对有可疑征象而X线不能确定时再行CT检查,能提高骨折的诊断率。对中重度脊柱损伤患者可直接做多层螺旋CT扫描加多平面重建,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检查费用,并可对是否手术及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