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上市与公司融资约束的放松——来自H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企业境外上市已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境外上市在国外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较短,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特殊制度背景,提出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一种可能动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境外上市的各种动因假说,对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假说、投资者认知假说、信号示意假说、信息披露假说、投资者法律保护假说和融资约束假说逐一做了评述;接着分析了中国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制度背景;随后的实证分析以2000-2003年间上市的H股公司为样本,检验境外上市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境外上市有利于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A股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比较分析、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香港证券市场有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更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缓解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内外部融资成本差异,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本文的研究也支持了法与金融研究中通过境外上市改善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主流观点。
其他文献
传统管制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产业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等特征,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制。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管制失效理论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的发展对传统
非营利组织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在发达国家比较严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也已开展多年,甚至有几个国家还制定了比较完善应对制度;但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并不是引起太大的关注。在
目前很多区域经济的脆弱性体现在产业系统中,如2008年美国的金融行业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钢铁产业持续的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挑战。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