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的动态环境经济调度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我国正在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风电、光伏、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性,大规模接入电网后,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为了应对风电、光伏、小水电并网带来的影响,有效充分利用风电、光伏、小水电减少污染排放及降低发电成本,研究安排合理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案及求解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建立了含异质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调度模型,针对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选择因子的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和JAYA(a Sanskrit word meaning victory)混合优化算法用于求解经济调度问题。该算法通过引入一个概率选择因子,建立DE和JAYA算法在进化过程中的占比,以充分发挥DE算法的探索能力和JAYA算法的开发能力,从而平衡算法的局部和全局寻优能力。为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13、40和110机组3个系统作为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求解经济调度问题。(2)建立了一种含风电-小水电的电力系统动态环境经济调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非支配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为验证所提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一个含1个风电场和1个小水电的10机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求解含风电-小水电的电力系统调度优化问题。(3)建立了一种含风光电力系统的多目标动态环境经济调度模型,模型考虑了风电、光伏的出力不确定性,采用正负旋转备用约束满足风光出力随机性需求。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婪选择的DE和JAYA混合优化算法对所建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为验证所提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1个含1个风电场和1个光伏电站的10机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求解风光并网电力系统的调度优化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节能减排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调度目标。电能生产环节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话题。热电联产技术在不增加煤耗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供电和热两种能量,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均有良好的效益。近些年来,热电联产机组占整个发电机组的比例不断增大,装机容量也在逐年提升,与此同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开展热电联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
学位
议论文写作是一个以分析、论证、判断、评估为主要形式的逻辑性说理过程,它以说理为核心,要求作者祛除个人主观上的偏向,设想多种可能以接近真理。在一定程度上,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甚至是公民素养的高低,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在我国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混乱、推理缺位、自说自话、以情代理者多,逻辑清明、论证严密、多元思想争鸣、以理服人者少,小到
学位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去除了变压器的隔离作用后,光伏发电系统将产生漏电流,过大的漏电流会给发电设备及人身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如何抑制和消除漏电流成为了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非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典型漏电流抑制电路拓扑分析基础上,设计一种无漏电流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并对其工作原理和控
学位
“30 60”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在十年内实现碳达峰,在四十年内实现碳中和。面对能源危机的到来,分布式风力发电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风能过于依赖自然环境,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由此带来的并网功率、电压波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电产业的拓展与应用。本文依据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对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
学位
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电力系统的潮流调控问题越发突出。相较于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Sen Transformer(ST)作为一种电磁式潮流控制装置,或为解决潮流调控等问题提供一条经济有效技术路线。在大型电力变压器中,考虑到运输能力、占地面积以及大容量的电力传输,多采用三相五柱式铁芯结构。然而,电力变压器在实际运行的时
学位
有源配电网故障自愈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故障区段定位、隔离以及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传统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是辐射型、单电源结构,拥有恒定的潮流方向,重合闸、保护配置简易,实现故障自愈较容易。当配电网中接入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后,配电网的潮流方向与网络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原有的保护与重合闸功能,从而会导致保护误动、重合闸失败或是拒动。所以含DG的配电
学位
针对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合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家提出加快推进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电力系统建设的新方向是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方法与智能电网和互联网相结合,以达到能源与信息的互联互通,使电力服务体系的服务更加优质,运行更加稳定的目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作为客户侧泛在电力物
学位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制定,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导致新能源消纳以及调度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使得系统调峰问题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水光互补发电调度以及深度调峰运行下火电机组调峰主动性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梯级水光互补与火电耦合系统的随机经济调度研究,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首先,详
学位
由于传统微电网采用公共接入点为机械硬开关的并网方式,无法主动调控功率,从而导致含高比例光伏/风电等间歇式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易于出现并网点功率的波动、电能质量低、供需难以平衡等问题。为提高微电网接入的友好性,避免并网运行时产生的不利影响与负作用,本文拟对基于柔性电力电子开关的微电网柔性接入方式展开研究,以确保微电网“友好地”接入配电网,提高含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水平。首先,建立了基于背靠背柔
学位
为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方面以科学手段加强不同形式能源之间的耦合联系,通过调度能量转化的形式达到其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文中以电力—燃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优化调度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量子离散差分进化方法,并设计了双层求解方法优化求解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外层采用量子离散差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