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型LLTO固态电解质的掺杂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电池作为如今最常见的储能技术之一,已经在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其安全稳定性和储能容量等问题迫待解决。全固态电池因其安全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而成为如今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钙钛矿型固态电解质Li0.33La0.557Ti O3(LLTO)因为其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并且具有可观的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但是与液态电解质相比,LLTO的离子电导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LLTO能否进入市场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钙钛矿型(ABO3)LLTO为研究对象,从A位掺杂,B位掺杂,A、B位双掺杂以及制备工艺的改善四个方面来探究其对LLTO电解质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通过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纯相LLTO和不同Bi2O3掺杂含量的LLTO固态电解质样片,探究Bi掺杂对LLTO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所有试样均为四方相晶体结构的LLTO,无杂相生成。其中纯相LLTO的离子导电率为1.34×10–5S·cm–1,活化能为0.45 e V。随着Bi2O3掺杂含量的增加LLTO的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并且在LLTO晶体结构中出现了少量的O离子空位。晶粒尺寸的增大能有效降低晶界电阻,而O离子空位浓度的增加能为Li离子的迁移提供更多的孔道(O4),这两方面都能提升LLTO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率。当Bi2O3掺杂量为1wt%时LLTO的离子导电率达到最大值为2.71×10–5S·cm–1,是纯相LLTO离子导电率的两倍。并且Bi2O3的掺入也能有效降低LLTO的活化能,Li0.33La0.557Ti O3+2wt%Bi2O3的活化能低至0.28 e V,相较于纯LLTO的活化能降低了近40%。此外,Bi的掺杂也能极大提升LLTO固态电解质的临界电流密度,相较于纯LLTO的临界电流密度0.06 m A,Li0.33La0.557Ti O3+1wt%Bi2O3临界电流密度可以达到0.16 m A并且在循环500小时后依然能正常运行显示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2)利用大原子半径的Zr元素掺杂取代LLTO中B位的Ti,以Zr掺杂量为变量,通过XRD、SEM、拉曼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Zr掺杂对LLTO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Zr掺杂含量的增大,LLTO固态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变得更加致密,离子电导率也有所提高。其中,当Zr掺杂比例为0.03时,Li0.33La0.557Ti0.97Zr0.03O3固态电解质片的微观形貌最为致密,室温下离子电导率此时最高达1.61×10–5S·cm–1。并且在测试条件为40℃时其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3.32×10–5S·cm–1比同条件下未掺杂的LLTO高了65%。(3)基于A位单掺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B位掺杂,研究A、B位共掺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其对LLTO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B位共掺杂很难在A位掺杂的基础上通过B位掺杂进一步提升LLTO离子电导率。并且有趣的是Zr与Bi元素单独掺杂的LLTO晶粒平均尺寸比双掺杂的增幅更大,在离子导电率提升方面也没有产生预想中的协同效应。Li0.33La0.557Ti0.97Zr0.03O3+1wt%Bi2O3离子电导率在所有双掺杂电解质样片中是最大的,室温条件下能达到2.16×10–5S·cm–1比未掺杂的LLTO高了61%。(4)综合分析LLTO电解质的构效关系与锂离子传输机理,提出利用空冷工艺的快速冷却特性在晶界处引入非晶区域降低晶界电阻,制备了高导电率的LLTO固态电解质,其空冷工艺制备的纯相LLTO离子电导率能高达3.64×10–5S·cm–1,是随炉冷却制备的LLTO电导率的2.7倍多。但是,空冷工艺对掺杂Bi、Zr元素的LLTO的导电率并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推测原因可能是快速冷却使得Bi、Zr没能很好的掺杂到LLTO的晶体结构中起到扩大锂离子通道,降低晶界电阻的作用,反而阻碍了锂离子的迁移导致其离子电导率的下降。
其他文献
分析温病学术理论发展与温病学教学、临床应用现状,认为有关温病文献研究可从深度与广度进行再拓展、再挖掘。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结合温病学科学术性质及特点,探讨"扎根理论"在该学科学术理论建设中可行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思路,剖析该研究对于温病学科学术建设的理论价值及应用前景。同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难点,提出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期刊
采用扎根理论,从我国高校学科交叉和科研人员的角度,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学科交叉的激励机制,构建了"持续制度优化下的内生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融合激励机制"模型,即要提高学科交叉的认可度,形成以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可为目的的内生激励机制;要加大增量资源投入,形成以增量投入为导向的外部激励机制;而且要进行持续的制度优化,构建精准的学科交叉组织支持激励机制。
期刊
<正>ISO 9001:2015版的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基于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思维,组织运营过程中风险是常态,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解读标准中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更好地推动ISO 9001:2015标准在组织中的应用。解读标准对质量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要求风险是指不确定性的影响或非预期的结果,ISO 9001:2015新版标准利用风险和机遇管理思维代替了2008版标准的预防措施,标准中0.3.3条款、
期刊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和产生新学科增长点的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对60名参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专家学者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模型。模型显示,学术组织机制、教师聘任机制构成的基础支撑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外部激励机制构成的关键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构成的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的3个维度。通过创新基础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的阅读教学,不光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水平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覆盖面越来越广,其有着内容丰富、教材体系化和贴合化的种种优点,将初中牛津英语阅读与可视化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结合两者优点,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本人从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牛津版英语阅读教材和可视化教学作为切入点,对初中英语可视
期刊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方面对各学段的课程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实施策略研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一、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梳理与探究”更有趣味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和根基。在真实生活、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有助于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自身经验之间的关联,并围绕课程目
期刊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EGD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司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循环指标,不良反应及病死
期刊
智慧社区作为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及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治理模式的人本化转型,对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促进城镇空间人性化设计、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资料、政策法规和城镇发展状况,梳理智慧社区建设发展演进脉络,厘清影响智慧社区人本化转型的“人”“技术”“空间”“平台”等4种因素,从参与主体、技术支撑、空间载体、治理平台等4个维度构建智慧社区人本化
期刊
现代节事活动作为旅游业的助推剂,在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节事活动的持续发展受到品牌塑造困难、同质性过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探究节事主客价值共创机理,塑造节事品牌,提高节事活动参观者的品牌忠诚度,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尝试从主客价值共创的视角对节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节事活动参观者价值共创行为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行为如何通过品牌形象,进
学位
高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法就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今在我国也得到了持续深入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对翻转课堂进行介绍,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