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得流溢,美爱传承——论曹文轩小说的艺术构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wa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文轩是当代文坛一名卓有成就的作家兼理论家,在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独具魅力。纵观其二十年来的小说创作,从第一部《山羊不吃天堂草》到近著《天瓢》,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中短篇小说,风格都迥异于当代文坛潮流。当这个世界日甚一日的跌入所谓“现代”之时,他却始终坚守文学的唯美和情感的古典,坚守古典形态的美的精神家园。  “成长”、“爱”与“美”是曹文轩小说创作中的三个重要主题:内容上对青少年以持久关怀;意蕴上悲天悯人;叙事上唯美抒情。他的小说创作,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纯真的童年成长世界。但与此同时,他把“爱”与“美”注入到“成长”之中,为成长文学打造了一个拥有博爱与唯美的洁净世界。  本论文以曹文轩的长篇小说为主要研究文本,并结合其中、短篇小说,分析曹文轩小说中的艺术构成与唯美元素,并力图在集合上对其作品进行辨认、评价和界定。少年的题材与儿童视角、悲悯的情怀和永恒人性、古典美学倾向的现代展示等一起构成了曹文轩对美感内涵的独特阐释。本文拟从曹文轩小说中所表现的成长题材、爱的主题、美的精神三个模块分开来论述。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成长题材:“成长小说的岁月凝眸”。论文从文本横向维度,分析曹文轩小说的“成长”构成。曹文轩小说以“青少年”为主人公,以“童年”为时代舞台,以儿童视角为叙事策略,以“乡村水土”为生活空间,构建出一个以“油麻地”为中心自我陶醉的舞台,展现了其对乡村青少年世界的人文关怀,并由此演绎和探讨生命的存在与本真。  第二章:爱的主题:“悲悯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向善的永恒追求”。论文从纵深维度出发,通过探讨文本中“苦难”与“不幸”等来展现作者对悲悯情怀和永恒人性的深度探寻,以及对生命意义和精神归宿的追问。  第三章:美的精神:“古典美学倾向的现代展示”。论文着重从文本美学特征出发,探讨曹文轩小说的美学建构。本章从曹文轩作品中高贵的悲剧意识、牧歌式的田园风格、静谧的意象意境、诗化、洁净的语言四个方面来阐释曹文轩一直追寻的美学色彩和审美精神。
其他文献
学位
采用Gleeble3500对中碳低硅TRIP钢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研究了不同两相区及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400℃处理时获得最大的
作为崛起于西北地区的青年作家,张学东在近几年的宁夏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上确实具有某种独特的言说价值。从1999年迄今,张学东已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获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