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了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蛋黄、肝脏、卵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并检测了调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及接受胆固醇的受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的表达量,探索蛋鸡胆固醇沉积的机制,为蛋鸡生产及低胆固醇鸡蛋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一,研究了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用1024只460日龄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成8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试验期为42d,8个处理组分别为:第1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添加0.005%牛磺酸;第3组添加0.015%低聚木糖;第4组添加2%益生菌;第5组添加0.005%牛磺酸和0.015%低聚木糖;第6组添加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第7组添加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第8组添加0.005%牛磺酸、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4组全期产蛋率增加2.54%(P>0.05),第2、3、4组料蛋比分别下降1.18%、0.79%、3.15%,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21d时,与对照组相比,第2、5、7组蛋型指数分别降低5.93%、5.19%、7.41%,第3、8组哈氏单位增加10.26%、12.96%,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5、6组蛋壳强度分别增加12.77%、12.41%,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42d时,各种蛋品质指标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均不显著。结果显示:2%的益生菌可以提高产蛋率,同时降低料蛋比,效果最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产性能;0.015%的低聚木糖及三种添加剂的复配可以显著升高哈氏单位,较好的改善蛋白品质。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研究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21d时,与对照组相比,第4、6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7.60%、8.20%,第4、5组蛋黄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1.94%、26.44%(P<0.05);42d时,第5、6、8组蛋黄胆固醇分别降低6.34%(P<0.05)、9.72%(P<0.01)、7.55%(P<0.05),第4、5、6组蛋黄甘油三酯分别降低17.46%、17.35%、16.30%(P<0.05)。(2)21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42d时,第8组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46.88%(P<0.05),其它各组生化指标并未显著变化。(3)与对照组相比,第4、6组肝脏胆固醇分别下降18.38%(P<0.05),12.13%(P>0.05);第3组肝脏甘油三酯显著下降55.93%(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4组卵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3.46%、32.34%(P<0.05)。结果显示:2%益生菌组、0.005%牛磺酸和0.015%的低聚木糖复配以及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复配可以显著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从胆固醇合成和沉积的角度改善蛋鸡脂类代谢。试验三,在试验一、二的基础上研究牛磺酸、低聚木糖及益生菌对蛋鸡胆固醇沉积的调控机制。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2、5、6、7、8组肝脏]HMGR基因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7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均下降45.31%。(2)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卵泡VLDLR基因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第2、6、7组分别下降75.31%(P<0.01)、53.09%、62.96%(P<0.05)。结果显示:0.005%牛磺酸组、0.005%牛磺酸和2%益生菌复配以及0.015%低聚木糖和2%益生菌复配可以通过调控HMG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胆固醇的合成和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