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担负着社会融资、投资、结算的重任,它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也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和经营状况监控制度,而且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设,并在实践中注意发挥其特有的化解现实风险、防范未来风险、警示公众关注风险等作用。建立健全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将有助于银行优胜劣汰,优化银行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效率;有利于及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和其他风险隐患,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强化银行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促其高效稳健经营;有助于推动银行并购重组,丰富银行的成长模式。进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研究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壮大意义深远,并具有高度的现实紧迫性。本文研究重点是,在考察我国银行退出历史及现状、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银行退出机制,并探讨银行被动式退出的有关法律法规、程序及相关配套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市场退出机制”,通过对海外银行退出机制的比较分析,以及考察我国银行退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炼出供我国建立银行退出机制借鉴的有益经验。第二部分,立足现实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原因及必要性:1.国内外银行共性的角度分析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及影响,导出当单个银行发生危机时,有必要运用退出机制,以避免向整个银行业传导危机。2.从我国现实情况具体分析我国银行业存在的困境,导出建立退出机制从外部加以约束,使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走出困境。3.从市场竞争规则角度分析这是“优胜劣汰”法则的必需。4.从监管需求以及改革开放角度分析其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我国银行退出市场后将产生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国内效应与国际效应以及如何进行效应考核评价等。第四部分,从退出机制的目标、市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法律法规、公共安全网、运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