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早期创作研究——以《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史上鲜明独特的地位,取决于他文体家和流亡者的双重身份,而起关键作用的是他对文体形式的不断尝试以及主观审美趣味。另外作家出生的时间恰好是现代主义文学肇始期,在人生的中后期又迎来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臻于形式美追求的纳博科夫就恰好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文学潮流纳入自己的文学版图中,作家的文学创作生涯也就分为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在公然反叛既定的社会秩序后,走向了非理性,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实现了文学创作的向内转,纳博科夫在创作早期受帕格森直觉论的影响,文学研究和写作以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个体存在的价值,一些怀旧、悲观的情绪占据其中,而在艺术形式上多使用戏仿、拼贴、语言杂烩、蝴蝶和象棋意象。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写于早期,是作家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第一部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因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不是很完美,历来被研究者们忽略,偶尔一提的也只是文本对传记和侦探小说的戏仿,以及主要人物身上具有的纳博科夫气息,对此作品进行完整、系统研究的甚少。但此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早期的现代主义创作特点,悲观的流亡气息,无以归属的个人,戏仿,叙述的不确定,真实和虚构的关系。本论文在整理了众多研究者对此作品的观点和对纳博科夫创作的探讨基础上,从主题、人物和叙事特点三方面进行阐发,作者借此文本主要是对文体形式进行试验,以不可靠叙述、不确定的叙述者和戏仿为框架,插入黑色幽默、异乡主题和彼得堡情结,以及对自我身份不确定的探寻,所以文本并不显得抽象,反而很有故事性,人物塑造也很鲜明。
其他文献
“一+摹状类量词+形容词”是现代汉语中描述人或环境性状的主观程度量构式。本文拟用三个平面理论、构式语法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及方法,对“一+摹状类量词+形容词”构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现状做了梳理与评述,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做了详细的说明。第二章首先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一+摹状类量词+形容词”进行构式判定,归纳
学位
一、选种早春播种的马铃薯应选择前期生长快,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生育期65天左右的“脱毒、早熟、高产、抗病”品种。目前,我县选种的品种有:早大黄、早大白、费乌瑞特等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一勺烩”式的婚礼公司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行业细分会越来越明显,手艺人会逐渐突显出来。行业细分会越来越明显,手艺人会逐渐突显出来通过参加WP
针对漏磁检测中的缺陷反演重构问题,引入了一种新型启发式优化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提出了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为前向模型,布谷鸟搜索算法用作迭代算法的漏磁反演方法.为验
雄辩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成为一门艺术,依靠本身技术的逐步加强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认可和重视,并被列为“七艺”之中。修辞教育在西方国家的传统教育中曾长
中国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跌宕起伏的,它总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整个社会历史背景是相一致的。20世纪前期,即本文所指的1900年至1930年期间,深处于内忧外患背景下的上海,作为中国审美
介绍了一个已经成功运行的基于远程通信和学习功能的火检监控系统。该系统结合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将原来现场检测环节中较为庞大的信号线
避开古堡之路上游人如潮的景点,那些散落在山间野外的一座座不甚知名的城堡里,古堡主人们过着超乎你想象的精彩生活。古堡之路是德国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假日旅游线路之一。
(Ⅱ)若集合M中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证明:M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III)求集合M的元素最大值。该题着重考查了递推数列,立意新颖。第三问还考查了考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同时也给其它
对某110 kV变电站35 kV简易母线保护动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查证了简易母线装置的动作逻辑,找出了保护逻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能更好地完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