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微血管炎之一,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小板不减少性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便血等,可引起多器官损害,近20%~80%的HSP可累及肾脏,即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HPSN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也有在病程更晚期,是HSP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仅为尿异常,也有患者并见皮肤紫癜、腹痛便血、关节肿痛等症状。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少数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为血尿、蛋白尿,还有患儿病程迁延,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该病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缺乏既定方案,因此,进一步对其深入研究给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显得尤为必要。但是一直以来,很少有关于HSPN模型的报道,且涉及造模方法的文献寥寥可数,这远远限制了对HSPN的深入认识,也加大了有效药物研制的困难。近几年研究发现,TGF-β1是多类型肾脏病(如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必要因子,益气养阴法是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及蛋白尿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法对TGF-β1的影响目前鲜有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槐耳菌、枸杞子、黄精)对HSPN大鼠血尿、蛋白尿和肾皮质中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益气养阴的治疗作用及机理。 方法: 1.将18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槐杞黄组。后两组用BSA+ LPS+CC14方法建立IgA肾病型模拟紫癜性肾炎模型。 2.槐杞黄组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取大鼠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用尿沉渣计数法检测尿红细胞数;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法(BCA)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用光镜观察肾小球系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小球中TGF-β1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肾皮质TGF-β1 mRNA的表达。 3.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模型组仅有2例出现皮下紫癜,而模型组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空白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肾小管肿胀,肾小球系膜明显增生,说明造模有效; 2.槐杞黄组大鼠的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红细胞计数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光镜下,空白组肾小球系膜、基底膜无增生,肾小球未见硬化;模型组可见肾小球系膜明显增生,肾小管肿胀,伴见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血管襻坍陷,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槐杞黄组肾小球系膜增厚,但较模型组好转,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4.ELISA法结果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皮质TGF-β1含量比空白组升高显著,而槐杞黄组TGF-β1含量较模型组则有所降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05,后者P=0.042); 5.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皮质TGF-β1的表达比空白组升高显著,而槐杞黄组TGF-β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26,后者P=0.040)。 结论: 1.综合模拟IgA肾病与瘀热证实验动物模型,复合成紫癜性肾炎模型的造模法是可行的,但需进一步重复验证。 2.槐杞黄颗粒的益气养阴作用能影响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来降低紫癜性肾炎大鼠血尿及蛋白尿水平,进一步改善肾脏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