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西班牙帝国:1469~1716》(第七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它为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从中国翻译的历史角度来看,翻译内容与每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密切相关。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而其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西班牙帝国:1469~1716》一书中,作者J.H.艾略特详细描述了西班牙帝国时期经历的荣辱兴衰,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客观叙述并分析了这个帝国走向消亡的原因,为西班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曾经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民族复兴也是其伟大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西班牙帝国的兴衰有一定意义。该翻译报告以《西班牙帝国:1469~1716》第七章为材料,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指导完成了该翻译任务。作者首先描述了翻译任务的背景,并对翻译材料做了介绍和详细分析,其次对该翻译过程做了详细描述,然后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现状。该翻译报告的重点是结合顺应论的四个不同维度来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通过该翻译实践,作者对翻译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包括翻译的过程,翻译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的应用。由于该书目前没有中文译本,因此该译文对中国读者了解西班牙历史有帮助。此外,作者结合顺应论对该翻译做出了客观的分析,证实了顺应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从单一的东道国角色转变为既是东道国又是母国的双重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也逐步推进,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起步较晚、体量较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只有符合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继续推进中国向世界产业链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改进对外直接投资方
<正>天人关系是王夫之一切理论的中心点。天在大化流行中显示其精神与律则于人,人遵行天道,作为行事的法则。"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思孟学派的这一基本方向,是王夫之的
会议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对现代医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医学细胞生物学这门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期为这门选修课
L-乳酸具有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目前乳酸分离流程成本高。我国盛产廉价生物质,廉价生物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L-乳酸。本研究使用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经过预处理后为原料,使用凝结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而制得的L-乳酸钙发酵液进行分离。采用膜工艺分别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蛋白质、以及盐类,最后浓缩后可以得到纯度大于85%的乳酸,单批次工艺收率71.7%;也采用了发酵-膜分离耦合系统,对膜分离过程中产
热熔融挤出是指药物、聚合物载体等在熔融状态下混合,以一定的压力、速度和形状挤出形成无定形产品的一种技术,具有连续化操作、减少粉尘、操作简单、不使用有机溶剂等特点。
高温和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材产生明显的蠕变变形,对钢结构在火灾下的变形和受力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约束钢梁抗火性能分析中考虑蠕变的影响,引入钢材的高温蠕变模型,通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