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它为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从中国翻译的历史角度来看,翻译内容与每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密切相关。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而其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西班牙帝国:1469~1716》一书中,作者J.H.艾略特详细描述了西班牙帝国时期经历的荣辱兴衰,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客观叙述并分析了这个帝国走向消亡的原因,为西班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曾经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民族复兴也是其伟大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西班牙帝国的兴衰有一定意义。该翻译报告以《西班牙帝国:1469~1716》第七章为材料,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指导完成了该翻译任务。作者首先描述了翻译任务的背景,并对翻译材料做了介绍和详细分析,其次对该翻译过程做了详细描述,然后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现状。该翻译报告的重点是结合顺应论的四个不同维度来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通过该翻译实践,作者对翻译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包括翻译的过程,翻译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的应用。由于该书目前没有中文译本,因此该译文对中国读者了解西班牙历史有帮助。此外,作者结合顺应论对该翻译做出了客观的分析,证实了顺应论对翻译的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