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德镇陶瓷青花分水的魅力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艺术在当下这个中西并协、古今杂陈的多元化时代里,已不容致疑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对于景德镇这个古老的东方陶瓷古城而言,青花分水技法是看似简单的传统青花绘画技术,甚至于被现今小部分陶瓷艺术家们所轻视。认为,这是民间传统匠人们的技俩,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此,本论文将从内在、外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深入探寻景德镇青花分水技法的艺术魅力,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任何一种技法都无法比拟的。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论文,让读者对青花分水技法在陶瓷艺术领域中展现的艺术魅力有全新地、正确地认识。论文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出青花分水的无琼魅力,通过了文献、网络、专家求证、民间考察等多种渠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论文了解了青花分水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探寻分水技法的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水技法是青花绘画的主要技法之一,而青花瓷离不开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工具与载体的特殊性质,由于材料和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恰恰是这种局限性反而使景德镇陶艺家们造就了青花分水这一独特技法。(2)论文从青花分水技法自身的艺术语言特征层层深入,从材料和工具的物性特征、纹样装饰的意蕴形式美还有与其它技法相比较下,所表现出的特殊绘画表现力,即从多方面阐述分水技法的魅力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3)论文还从美学价值的角度加以论证,分水技法所绘之青花作品,遵循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规律,这也正是分水技法能一直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4)论文还从现代陶瓷创作的现实情况说明,传统分水技法仍是现代决大部分陶艺家们青花创作的主要技法,并且,至今仍受国内外陶瓷爱好者的喜爱,这正是传统分水技法的时代张力与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艺术史的观念形态及艺术史“断片”。 艺术史是“艺术”与“历史”,表现为相互联系与牵制的两条路径。在观念流变中,艺术进入历史,历史砺炼艺术,中心环节是艺术与非
《吕氏春秋·情欲篇》载:“……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皇帝其与桀、纣同。”无版权的中国口语戏曲音乐自然生态现象,断章
本文论述了美国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青年亚文化服饰。20世纪中叶,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全球大众文化的兴起,特别是美国大众文化潮流的广泛传播,青年亚文化异军突起,若干年间,亚文化服
期刊
李伯安,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不朽的丰碑式人物画家。他以一幅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震撼了每一位在艺术道路上耕耘的画家。他一生勤勉作画、不争世事,并为之奋斗终生的艺术
11月2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长安镇开幕。研讨会群贤毕至,名家云集,
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省博物院的几尊唐代佛像石雕的造型分析,来对唐代佛像石雕的特点做一个初步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既动态处理,衣纹处理,造型处
绘画是画家把观看到的对象世界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在视觉经验基础上对对象进行高度的选择、判断,从而创造性构成画面的合理秩序,再现对象或表现主体情感、意向的实践活动。
商业插图以其直观、丰富的视觉形式在商业流通领域发挥着信息的视觉传达作用。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对商业插图在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特性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从概念上来看,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