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艾灸治疗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探讨电针结合艾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将符合创伤性膝关节炎诊断疗效标准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电针+艾灸)17例,对照组(单纯电针)17例。实验组以电针结合艾灸治疗,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电针进行治疗,治疗时间相同。选取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均相同。治疗前后对每一位患者进行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的改变,并且对每一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确定最终疗效,分析结果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研究结果:通过SPSS19统计系统对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对每一个单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电针结合艾灸)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两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体评分改善情况和等速肌力测试值的改善如下:(1)在WOMAC评分中:实验组治疗前总分18.50±4.85,治疗后总分8.50±1.87,WOMAC评分有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单项评分中,关于疼痛、僵硬、完成日常生活困难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15.33±5.16,治疗后总评分8.83±3.87,差异显著(p<0.05);其中疼痛评分改变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僵硬和完成日常生活困难评分均有显著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Lysholm评分中:实验组,治疗前总评分59±10.22,治疗后总评分78.33±5,总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单项评分中只有疼痛、交锁、肿胀、下蹲有显著的提高,稳定和爬楼梯的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中,只有总分、疼痛、肿胀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几项均无显著性的提高(p>0.05);(3)等速肌力测试改善情况:实验组,屈肌群和伸肌群最大峰力矩(PT)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屈肌群最大单次做功有显著性提高(P<0.05),伸肌群最大单次做功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做功的比较中,治疗后屈伸肌群总功比治疗前提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伸肌群最大峰力矩(PT),在治疗前75.33±26.37,治疗后135.67±59.02,有显著性差异;屈肌群,治疗前44.5±14.92,治疗后71.33±24.69,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最大单次做功的比较,治疗后屈肌群和伸肌群均无显著性提高(p>0.05);总功的比较,治疗前436±157.03,治疗后727±269.84,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艾灸疗法治疗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伤性膝关节炎比单纯电针疗法效果明显,在运用等速肌力测试评定疗效中,最大峰力矩、最大单次做功、总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