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冲击下的货币错配:理论模型、实证测度与政策选择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汇率冲击下的货币错配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分析了在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中,货币错配在其中的角色。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货币错配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的净值效应,其次是净值效应对投资的影响,再次构建模型研究升值条件下的货币错配会不会以及如何导致银行危机。 第四章,系统回顾乐国际上测度货币错配指标体系的演进,并评述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绝对额的ACMAQ指标体系,并用AQCMAQ指标测度中国1996-2005年的总体货币错配,以2005年底的截面数据分部门测度公共部门、银行部门、公司部门与居民部门的货币错配。同时进行国际横向比较,评估了我国目前总体与部门间货币错配的状态。 第五章,运用中国公司部门与银行部门层面的货币错配及其损失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六章,对中国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货币错配并不完全是由于主流的原罪论所能解释的,提出了过度储蓄说与经济周期说。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明确了R&D与R&D绩效、软件产业的概念,探讨了R&D、R&D绩效及其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分析了R&D投资决策过程以及R&D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并在分析软件产业及其R&D活动
目前,我国在若干法律和法规中都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借债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公开或隐蔽地、直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