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英报媒的融媒策略比较研究——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外传统报媒的发展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发展变革是中西方共同面对的世纪难题。1983年,伊契尔.索勒提出“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并认为媒介融合是不同媒介功能聚合的必然趋势。安德鲁.纳什森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也是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汇聚融合。在传统报媒领域,新旧媒介融合是通过打破传统中过时的采编和经营理念,将原有的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从内容到效益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欧美的主流媒体机构率先试水融媒领域,在过去的一年中,传统报媒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变革,更加明确了报业“以受众为导向”的转型方式。  英国作为报业大国,在传统纸媒衰败初期就开始采取积极的办法来革新纸媒的发展,其传统报媒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与探索取得进展,传统报业通过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再次振兴,发挥其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作为英国销量最大的严肃类日报,《每日电讯报》在英国传统报媒的转型实践中成果突出:早在1994年,其推出了电子报纸,实现新旧媒体平台跨越的首次尝试;2006年网络平台的更新发布不仅涵盖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的纸媒内容,而且还根据网络信息特性增添了突发性新闻报道并成为英国第一批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除了在信息融合上有效实践,《每日电讯报》也非常注重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融合,通过培养记者的数字化采编播技能和组建“中央辐射型”办公室,新闻信息的更新效率大大提高,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量需求。除此之外,《每日电讯报》也是率先引进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监控的报媒之一,通过社交平台Facebook,Twitter等的点击量监控和专业数据监控系统Parse.ly的舆情报告,《每日电讯报》可以精确掌握受众的舆情导向和阅读兴趣,并进行个性化推送和报道,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说,《每日电讯报》作为转型先驱在媒介融合领域的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非常值得转型初期的传统报业进行借鉴学习。  相比较之下,在中国,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体制弊端,传统报媒的初期转型成果并不乐观,许多报业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停留在简单的转移平台而非新旧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导致传统报业“只换形式,不换内容”,并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性来改变受众的阅读体验,专业新闻传播价值下降,关注度降低。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至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正是成为国家战略。《中国日报》是第一批响应国家媒介融合号召并立足于实践的报业集团,作为“中国观点”有效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和国外媒体信息转载量最高的报纸之一,《中国日报》具有权威的发布平台和独特的国际视野。1995年国家首个综合性英文网站“中国日报网”成立,旨在多渠道多平台传播国际资讯;2009年《中国日报》的iPhone新闻客户端生成;2010年其iPad电子杂志平台研发完成并随之发布两款文化类电子杂志;2012年,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中国日报》创建新媒体实验室,对新技术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进行跟踪研究,为创新新闻生产开辟了空间。同年底,在经历两年的技术调研和筹备后,《中国日报》率先启用国际广泛使用的“Eidos Methode”采编系统,向成为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媒体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中国日报》的成功转型并不能和中国其他报业的转型一概而论,在中国,传统报业的融媒转型大多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转型意识的兴起和实践经验的缺失造成了转型慢、形式单一等问题,国内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成功转型并提高其国际话语权和公信力是我国新旧媒体融媒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日报》作为国际接触中国的重要窗口正在逐渐的成熟完善,但其国际传播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总的来说,中国报媒不仅需要在“国与省”、“省与市”和“市与县”中搭建快速有效的传播渠道,提高国际声音的传播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国思想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使中国思想与国际接轨。  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中英两国新媒体环境特点和媒介融合模式;其次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来比较中英两国报媒的融媒策略,包括线上融合与线下融合的比较分析;最后结合实例讨论分析中国报媒在融媒环境下的路径选择。本文旨在以《每日电讯报》和《中国日报》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英报媒的融媒策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方面使得西方传播学的改革策略更加本土化,从根源上抑制中国纸媒的衰退;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分析西方报媒体成功典型的实战案例,提高中国报纸转型后的国际影响力和声望,使中国报媒在融媒环境下有效利用新媒体“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力。
其他文献
“十·五”期间开滦建设集团公司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值以每年平均30%以上速度增长,劳动效率和员工收入大幅增长,企业形象显著提升.rn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
期刊
欧美国家的传播学和社会学者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大众媒介进行纵向内容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堆移,各种媒介中呈现的女性形象普遍存在越来越纤瘦的现象,无论是在电视节自还是杂志
学位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多元和价值多元的时代。新的传媒技术和传播环境彻底更新了传受关系,传统的以“灌输—接受”为预设传播模式的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场受到挑战,面临着不变
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己经深深嵌入现代社会系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运行机制。在当今传媒业极其发达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新闻媒体来
介绍为满足金塘大桥预制梁场移运长60m、质量1600t的箱梁而专门研制的DLT900型轮胎式搬运机,两台搬运机可同步以直行、斜行或横行等多种模式工作,完成箱梁的起吊、台座间的转移以及装船的工作。设备是机-电-液一体化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主要包括GPS/RTK定位无线通讯控制系统等,为超大型整孔预制箱梁移运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新方案。设备已移运箱梁430片,出海装船400片,具
住总三公司今后五年同样是乘前启后,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面临“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如何构建和谐住三、效益住三的问题.
期刊
针对生产实际中缺乏快速的品质检测手段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基于漫反射光谱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检测研究。采用一、二阶微分及Norris微分滤波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
2004年10月出现,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开来的Web2.0,是相对于以前的互联网模式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统称。与前身Web1.0相比,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