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不同手性界面用于电化学识别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是自然界基本和本质的属性,许多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糖、DNA等都具有手性。手性物质是由sp3杂化碳与四种不同取代基所形成的,它们的镜像不能与其自身重叠。不同构型的手性分子虽然物理性质相似,但是却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因此,手性识别研究在化学、科学、食品、药物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发展快速、灵敏、准确和低成本的手性分析方法则是手性识别的研究目标。近年来,手性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色谱、荧光、比色分析、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分析等领域,其中具有低成本、快速检测、灵敏度高的电化学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设计电化学手性识别的过程中,如何找到一种有效途径来构建手性传感平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识别效率。因此本研究利用了比表面积大的碳纳米材料(如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碳纳米角)和优良电催化活性的金属纳米材料(如金、钯、铂、镍、铜),并将环糊精、大环抗生素和二肽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构建不同手性界面实现对色氨酸、酪氨酸和扁桃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主要的三个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氨基化的?-环糊精(NH2-?-CD),金铂核壳微球(Au@Pt),聚乙烯亚胺(PEI)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之间的静电吸附制备了一种手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用于电化学选择性识别色氨酸(Trp)对映体。其中Au@Pt能够有效地固载手性选择剂(NH2-?-CD)和提高实验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化学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的检测,观察到L-Trp与D-Trp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峰电流差异。同时利用接触角实验解释了识别的机理。结果说明合成的手性纳米复合物能够识别Trp对映异构体。2.设计了一种基于替考拉宁(Tei)和由铜-铂核壳微球及单壁碳纳米管-二硫化钼组成的花状纳米复合材料(Cu@Pt/SWCTNs-MoS2)的手性分析策略用于简便、灵敏的识别酪氨酸(Tyr)对映体。该策略采用花状纳米复合材料来固载Tei和提高实验的电化学性能。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射线能谱(EDX),拉曼光谱,FTIR,接触角和电化学方法表征。并用DPV测定了Tyr对映体与修饰电极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反应的结构并论证了识别的机理。结果表明,构建的手性界面与Tyr对映体之间存在对映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且与L-Tyr的相互作用强于D-Tyr。3.通过将?-谷氨酰胺半胱氨酸二肽组装到NiAuPd空心微球修饰的氮掺杂碳纳米角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手性纳米复合材料(Glu-Cys/NiAuPd/N-SWCNHs),将该手性纳米复合材料固载在GCE上用于检测和识别扁桃酸(MA)对映体。采用SEM、EDX、TEM、FTIR、接触角和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制备的手性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组分特征。采用DPV技术探究手性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与MA对映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手性纳米复合物与MA对映体表现出对映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且在R-MA上表现出更强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使用蕃泻叶导泻和早期肠内营养,常规治疗组20例采用重症胰腺炎常规治疗和肠
为证实消肿痛散对外伤所致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通过对39例的临床运用和观察,均获得满意的疗效,证实消肿止痛散具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