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耦合关系,本文收集了黄土高原第二次土壤普查495个土壤剖面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有机碳储量、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和海拔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降雨带表层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为了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以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内4种地形特征(峁顶、梯田、坡地、沟底)和5种土地利用方式(灌木丛、林地、草地、耕地和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地形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和深层有机碳的含量分布特征、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相互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黄土高原0-20cm和0-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是1.68Pg和5.32Pg,有机碳的平均密度分别是2.69kg/m2和8.99kg/m2,储量约占全国有机碳储量的1.90%和6.00%。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主要集中在面积较大的灰褐土和黄绵土,而面积较小的碱土、灰漠土和沼泽土等有机碳储量较低。与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相比,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土地利用方式、气候(降雨量、温度)和海拔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黄土丘陵区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显著(P<0.05)影响土壤剖面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有机碳含量分别表现为沟底>下坡>中坡>上坡>梯田>峁顶,灌木丛(柠条)>草地>林地>耕地>果园。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流域内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不容忽视,20-10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占0-100cm储量的67.70%,100-20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占0-200cm储量的40.70%。黄土高原不同降雨带内,表层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密切相关,并表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500-800mn降雨带内,表层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300-500mm降雨带内,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在<300mm降雨带内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黄土丘陵区流域地形(坡位、坡向、坡长等)通过对光照辐射、温度、降雨等的再分配来影响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再分布特征,间接影响流域有机碳与无机碳的空间分布。纸坊沟流域不同地形与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坡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在0-20cm、20-60cm呈显著、负相关,峁顶只在0-20cm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沟底关系不显著。草地、灌木丛、林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均在0-20cm、20-60cm呈显著、负相关,农地只在0-20cm呈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