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来干预五年级学生的校园排斥现象,并探讨心理健康活动课对减少小学生校园排斥的影响。研究运用《青少年校园排斥问卷》对某小学的30名五年级学生实施测验,通过数据分析选出两个同质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每周对实验班进行一次干预,一共八次,对照班则不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主要是青少年校园排斥的四个方面,即拒绝,中伤,差别对待和忽视。被排斥者与实施排斥者在同一个班级环境中被干预。此外,在干预过程中还观察并采访了典型案例。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校园排斥现象在心理健康课的干预下的效果,以及该方案的效果是否稳定和持久。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实验班被试的校园排斥水平的前测、后测分数在被排斥、实施排斥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班被试在“实施拒绝”、“实施中伤”、“被拒绝”、“被中伤”、“被忽视”维度上的差异显著,在“实施差别对待”和“被差别对待”这两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针对排斥过程中的三种身份,即被排斥者、排斥者以及旁观者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排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研究对校园排斥现象利用心理健康课的方式进行干预,明显降低了小学五年级学生校园排斥的水平。校园被排斥与排斥现象均明显减少。(2)本研究所设计的干预方案总体来说在效果上稳定且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