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强调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心思想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在其理论框架中,原文只是一种信息提供源,译者根据其目的对原文信息进行选择。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译者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译文读者的需求得到强调,这种需要不仅决定了译者对译本的选择,而且决定了翻译策略。译者选择一定的翻译策略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本文是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萧乾、文洁若所译《尤利西斯》中的创造性叛逆的运用。《尤利西斯》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但因其深奥难懂,出版后给英文读者造成了理解困难。这部作品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政治,经济,法律,地理,历史,文化,医学等领域。而且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外语、文字游戏等使其很难为读者理解。另外作者还大量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写作手法,进一步增加了阅读难度。翻译成汉语,是否也是如此呢?研究表明,翻译目的造成了译本在意义、风格、功能三方面对原文进行叛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了很多注释,解读出原文中的文字游戏,使原作明晰化,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同时译者尽量使用普通词汇、正常的句序、口语化的语言,来使译文清晰易懂。另外,原文使原文读者对此作品争论不休,同时也引进了一些新的创作方式,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译文则使中国普通读者了解了这部作品,也方便了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特点、叛逆性特点及其对实践的启迪意义。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简介,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章介绍了创造性叛逆的内涵,目的论的主要观点以及目前对《尤利西斯》译本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写作目的及萧乾,文洁若的翻译动机,进一步分析了译者目的与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翻译目的的驱使下,译者如何在内容、风格与功能方面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叛逆。第四章分析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特点。第五章是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