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控技术是降低发动机排气污染,提高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电控系统的开发、应用过程中,为了使发动机获得较好的动力、经济性能,满足国家的排放法规,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需要对发动机的电控单元(ECU)与发动机进行调试匹配,对控制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标定系统是根据发动机不同的性能要求,调整和优化发动机中的各个控制参数,以确定电控系统软件中控制参数的系统。传统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的标定装置与电子控制单元是一个整体,其标定部分都集成在电子控制单元中,标定系统与电子控制单元之间具有很强的耦合性,这种强耦合性缺陷使得电子控制单元开发商/标定工程师在电子控制单元开发过程中针对每种电子控制单元必须开发相应标定部分的代码,从而导致构建标定系统时的前期软件开发工作量变得非常庞大,费时费力且可靠性不高。在对国内外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弱耦合的标定系统体系结构,将标定装置作为标定软件和电子控制单元的中间层,标定装置通过相应的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标定软件的通信以及数据交换;标定单片机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一个双口RAM,完成数据的共享,以实现对控制参数的标定和测量参数的监视。本文实现了一套上述体系结构的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首先,完成了标定装置的硬件设计,标定单片机通过相应CAN接口外接CAN收发器组成和上位机标定软件进行通信的CAN通信网络,并且标定单片机通过地址/数据总线外扩双口RAM以实现与电控单元数据的共享;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形缓冲区的CAN通信虚拟I/O模块,可以实现在标定装置和上位机标定软件之间快速、稳定地传输数据;同时,实现了CCP协议2.1规定的功能,可以响应上层标定平台下达的各种标定命令,完成参数标定和数据采集功能。另外,完成了上位机标定软件PCalibration的设计,设计了符合CCP协议、具有很强通用性的上位机标定平台。最后,利用研制的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配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标定工程师在电控发动机上进行了简单标定匹配试验,完成了基本控制参数脉谱图的制取,测取了HC和CO的排放数据,并实现了对状态参数的监视,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功能。
其他文献
广义系统是一类形式更一般化,且有着广泛应用背景的动力系统,许多实际系统用广义系统模型描述起来更方便。因此对其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研究了
由于大量的物理对象的模型是高阶动力学系统,利用H_∞控制理论设计出来的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与广义对象模型可比的阶次,而低阶的控制器无论从实现的方便性角度来讲,还是从实现
静态输出反馈是控制理论和应用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由于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状态变量常常不能全部测量或者测量代价昂贵,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输出反馈。静态输出反馈控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导航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解决移动机器人如何从起点出发躲避障碍物,克服自身和环境的约束最终到达目标点的问题。一般来说,路径规划以定位为
由于具备了“更快、更好、更省”等优点,近年来小卫星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由于磁力矩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功耗低、
为了改进无刷直流电机(BLDCM)系统动态和静态性能和改善系统的鲁棒性,本文采用了一个新颖的调节速度的方法,即分数阶比例微积分(FOPID)的控制方法。相对整数阶PID,分数阶PI D??增加2个参数,从而能够获得更棒的控制。在分数阶PI D??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通过相位裕度方法和幅值裕度方法进行整定,并在次条件下进行优化,加入搜索寻优整定,获得参数,从而分别比较FOPID、FOPD和FO
微生物发酵过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其内在机理非常复杂。一些重要的过程变量不能在线测量,导致发酵过程的建模和控制更为复杂。传统的解析式模型很难用于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预测控制通过在线反复优化和反馈校正进行最优控制,对模型要求低,在线计算方便,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胜过传统的最优控制。预测函数控制(PFC)比传统的预测控制更注重控制量的结构,即把控制输入看作若干选定的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优化确定组合的
传统的辨识方法—最小二乘(LS)、随机梯度(SG)类算法都是采用单新息修正技术的辨识方法。多新息辨识方法是对单新息辨识算法的推广,它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和克服坏数据的能力,
生产过程安全评价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或工程项目中潜在的危险及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为企业制定防范
电力系统是一个多维数、强非线性的复杂动态大系统,常常包含有众多的不确定性参数和未知干扰。随着互联的大规模电力系统迅速发展,极大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暴露出很多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动态问题。然而,电力系统一旦失去稳定,处理不当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因此,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成为日益重要和紧迫的研究课题。从电力系统本身的结构特性出发,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来研究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