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经营规模小,经营行为过度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限制我国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证明,农民的自主合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虽然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真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我区农牧业相结合的特点,我区对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指导及实践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为内蒙古地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以通辽市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对通辽市七个旗县的供销合作社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走访,并对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本文采用以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农牧民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及意愿、不同模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通过借鉴日本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尝试提出构建通辽市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⑴目前农牧民对其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农牧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知程度与农牧民的参与程度成同方向变动,随着认知度的加深,参与程度也不断提高。⑵现阶段农牧民更愿意参加农牧民自己组建的或者政府推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存在销售困难的地区农牧民更愿意参加龙头企业带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会呈现出角色逐次演化的过程,不同模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不同的农牧业产业发展阶段发挥主要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的合作意识;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培育特色产品加工业;实现主管部门的权责一致;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