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困境及建构路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ba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自蔡英文“上台”后,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遭到严重破坏。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两岸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文化认同,作为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建构人们的价值观。因此,应该抓住新时代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直面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困境,以中华文化为桥梁,有的放矢弥合两岸文化认同差异,构建两岸文化认同有效路径。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其中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对文化认同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与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内涵与实质进行探究,得出“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便是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下,两岸既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生性认同,又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建构两岸共同价值观的文化认同。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理论支撑,要想客观而准确的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问题进行论述,有必要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厘清,从而为论文研究作理论支撑。
  第四部分,从时间历史的纵向角度,对近代以来中华文化认同在台海两岸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进行梳理,得出近代以来两岸文化认同一直呈差异化发展,这种差异性发展对两岸文化认同的构建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五部分,从历史到现实的角度,阐述了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存在的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台湾主体意识”催生两岸文化认同危机、两岸文化差异延缓两岸文化认同进程、“文化台独”阻碍两岸文化认同建构。而这种困境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两岸长期分离对立,直接原因则在于台湾“文化台独”政策的实施。
  第六部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存在的困境,创造性的提出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建构两岸文化认同的新路径,在政治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底线思维,反对“文化台独”;在文化方面,寻求两岸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对接,以民间信仰文化推动两岸文化认同;在价值观方面,寻找两岸现代文化中的共性,求同存异构建两岸共同价值观;在制度方面,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形成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同时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文化认同实践。
  总之,两岸文化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建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在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新时代两岸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有其内在逻辑并意义深远。其逻辑可以概括为用根本问题解释百年奋斗;用百年奋斗支撑重大成就;用重大成就确证历史意义;从历史意义提升历史经验;以成就贡献支撑"两个确立";用"两个确立"确保强国复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就是对"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诠释、解答和确证。"五大历史意义"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创造的重大
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参数时变性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介绍了一种非参数估计的方法能逐期估计出因子模型中的因子载荷,并且提出一种可以检验因子载荷是否随时间变化的假设检验方法。研究表明,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可以利用该方法估计并检验因子载荷的时变性,并且利用估计均值构建多个多因子模型的联合显著性检验。我国上证50指数及创300指数各成分股的参数在单独检验中显著,表示个股参数随
学位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信贷技术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基于G银行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本文考察从德国引进的IPC信贷技术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在控制了企业主个人特征、贷款合同特征、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后,本文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IPC信贷技术的应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学位
学位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萨特的哲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关键词,如自由、选择、存在等,一直以来,学界对萨特哲学的研究热点也基本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但在其哲学中同样重要的“行动”却没有得到重视。萨特的哲学是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现象将存在与意识
学位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美丽乡村的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本文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视角分析山东省A县的美丽乡村治理现状,总结出A县在美丽乡村治理中取得的巨大成效,分析了美丽乡村的治理机制。一方面,政府在美丽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