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焦虑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通过分析国内外考试焦虑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狭窄;二是从干预手段来看,往往只采用所谓“自信训练”的单一方法,或是几种方法分离来降低焦虑水平;三是研究方法单一,缺乏衔接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综合研究,在调查研究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综合训练,以期能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一种代表考试焦虑本身多维度特性的整合治疗模式。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考试焦虑的理论综述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当学生出现过高程度或过长时间的考试焦虑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干预项目通常包括情绪性和认知性两大治疗方式,从理论和观察角度分析,应当是既包括了认知干预成分,又包括了情绪干预成分的整合治疗模式,才有可能很好地代表考试焦虑过程的真正特性,才有可能比较全面、有效地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调查和相关研究 为掌握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对长沙、衡阳、冷水江三所城市的481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趋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35.08(S=8.72)。但是高焦虑现象仍然存在,人数约占总数的19.9%。研究同时发现,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考试焦虑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神经质维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主要与暴力型家庭氛围有关。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在实验组进行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综合训练。训练以技术的多元选择主义为特征,融合了认知、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用于影响考试焦虑的不同方面。结果表明: (一)实施千预后,实验组考试焦虑水平呈现出了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对照组则没有。 (二)实施干预后,实验组考试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干预并未使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出现明显增高的趋势。 最后在讨论与分析中,笔者思考了在运用认知一一沂于为综合训练法的过程中得到的正、反经验,并总结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