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P(受),+VP(t)+QM”构式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而且很有特色,如:“桌腿压断三条”、“瓶子砸翻一次”、“地铁修建了八年”等。本文拟从构式语法理论出发,考察现代汉语中“NP(受)+VP(t)+QM”构式的三类句式,即:实体计量(A式)、事件计量(B式)、时段计量(C式)。这三类句式在语义上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仍具有同构性,本文尝试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对该结论进行论证。此外,本文通过考察发现“NP(受),+VP(t)+QM”构式的三种句式具有共同的构式理据。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量词实现了同一个功能,即将实体、事件、时段“个体化”以成为计量单位,并借助数词完成对各种量化状态的描述;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学界对"VP+QM"的同构性研究现状,并借用“形义错配”现象来论证该构式的同构性。根据上述结论,本文集中讨论了“NP(受),+VP(t)+QM”构式同构性的句法解释;同时,在语义上,本文认为三种句式存在相同的上位语义,从而使这种同构性在语义上也能得到论证;语用上,尝试通过分析该构式话语功能的统一性,进一步对“NP(受),+VP(t)+QM”构式的同构性进行解释论证。首先,本文从构式语法理论出发,对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构式“NP(受),+VP(t)+QM”内部多义性进行梳理阐释,论证“多义的产生蕴含对时间因素处理的不同”这一观点,并根据类推效应进一步指出三类多义性句式又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其次,本文从“量词功能的同一性问题”、"VP+QM的同构性问题”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NP(受),+VP(t)+QM”构式同构性的句法解释。指出实体量词、事件量词、时段量词蕴含着共性,不同类型的量词实现的是同一个功能,即将实体、事件、时间“个体化”以成为计量单位,并以数词完成对量化状态的描述;而"VP+QM"的同构性问题也可以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得出。最后,本文指出了“NP(受)+VP(t)+QM”构式三种句式的上位构式义,并进一步总结了其话语功能的同一性。笔者认为,“NP(受)+VP(t)+QM”构式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对已然事件及其相关因素的计量状态的主观化评述。其中核心特征是较充分地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而其主观性集中体现在“主观量评价”和“移情效应”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