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力概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和立论“基石”,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建构。传统生产力理论立足当时物质生产落后的现实,把生产力定位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这种理解在理论上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上有可能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的片面、畸形发展,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生产力概念的重新思考;当代生产力解读根据当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强调科技、知识、信息等智力要素和人的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以及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等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诸如“科技生产力”、“知识生产力”、“审美生产力”、“管理生产力”等系列概念。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生产力概念,但也引起了生产力概念的“泛化”,特别是由于其目的和着眼点还是“生产”,仍然没有超脱旧生产力观的窠臼。
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必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衡量和评价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尺度的内在统一和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个“原始统一——分裂、对抗——重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人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终极关怀和根本价值所在。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的全面异化和工具理性万能论的幻灭启示我们必须创新生产力的解读模式,着重探讨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价值关联。人文生产力的当代出场,回应了这个重大的时代主题。
人文生产力强调生产发展、生态良好和人的发展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是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生产力出场的当代路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本价值目标,从根本上创新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开辟了生产力与人和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新的里程,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观和人学观。
人文生产力的发展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实现生产力的人文发展,必须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根本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本身,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断然走出“物质至上”、“金钱万能”和工具理性崇拜等思想迷途。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实现高度统一,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