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区是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高新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部各要素的发育和协调状况,而且还要受制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因此,对高新区发展的研究就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从高新区内部入手,研究高新区内部的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发育及相互关系,进而探讨高新区。二是从高新区的外部环境角度,研究影响高新区发展的区域环境因素,通过对环境因素分析来研究如何促进高新区的发展。本文基于第二种研究思路,用区域系统的观点,把高新区作为区域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区域环境对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认识。 1、影响高新区发展的区域环境因素有区域智力资源禀赋,区域融资能力,区域基础设施,区域政府的作用与方式,区域产业基础,区域改革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它们对高新区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并不直接决定高新区发展的成败,高新区发展主要取决于区域内有无促进高新技术商品化的环境,有无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2、根据高新区发展水平,可以把河南省10个高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新区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第一阶段,高新区靠其初始资本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向进区企业出让开发的土地和收取税费滚动发展,不断推动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注意自身优势产业的培育。在第二阶段,高新区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扩大企业税费收入在高新区财政收入中的份额,并配合土地的开发和出让收入来筹集资金,不断推动高新区发展。此时,高新区才算真正实现了自我发展。在第三阶段,高新区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力,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时高新区才真正体现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3、高新区运行模式有四个行为主体,即政府,高新区技术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创业中心。这四个行为主体相互联系,建立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这一系统构成了高新区内的创新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了创新氛围。 4、河南省各高新区处于相同的政策、体制、人文环境中,所以其成长方式、发展路径、管理模式都大体相同。它们体现了河南省组建、管理高新区的方法与途径。这些具体的方法与途径对高新区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5、由于河南省各高新区共处于河南省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中,所以在其发展中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高新区的权限、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管理体制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问题发展受限;投融资渠道较少,资金严重缺乏等问题。另外,由于高新区所处宏观或微观区域环境的不同,高新‘区在成长方式、发展路径、管理模式、运动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如,高新区离高校、科研机构相对较远,不便营造创新环境;企业改革、改制与重组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区划还没解决等问题。 6、针对高新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对策:其一,构筑区域创新环境,为高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二,对高新区进行专项立法,进一步确立高新区的法律主体地位:其三,建立全社会投人的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其四,构筑河南省高新区的技术高地等。此外,根据高新区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提出发展建议:第一阶段的高新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注重自身优势产业的培育。第二阶段的高新区,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通过招商5!资,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第三阶段的高新区,要注重与大学、科研院所的联系,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强化创业中心建设,推动官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不能写出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当注重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将实际与想象结合才能写出优秀的篇章。 If you can not write witho
期刊
本文将立足于个人角度,从人身保险和税制的相关内容出发,对国际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人身保险课税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中国当前人身保险课税政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
该文便试图运用经济计量模型来测算中国各政策工具对社会总供需和效应,并以此来评价保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大多存在着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性资源,是企业提高绩效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作为一类特殊性质的企业,又是金融系统的主体,其竞争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