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们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属于现代人,而且属于未来人。保护,使之永续存在、永续利用——观光游览、科考科普、健身益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的神圣使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众多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南岳衡山,境内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保护良好,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管理机构健全,景观景点极具真实性、完整性,具有申报“双世遗”的实力。 论文第一、二、三章以地域文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从建筑规划学、生态环境学、行政管理学角度,对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总体规划进行理解和评估、修正与补充,并在研究规划实施管理中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进行现状分析、科学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改进和提升南岳景区的建设管理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实现其跨越式和战略性发展。 论文第四章和五章通过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管理制度、模式和国内部分优秀风景名胜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广泛研究,寻找符合南岳自身特点的资源与景观的整合与开发管理理念,为其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做出基础性研究。 在历史与现代、发展与继承的交叉路口,自然文化遗产是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承古代文明,如何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值得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现代人去思考和探索。 从主导学科建筑学的专业角度上讲,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整合并合理配置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衡山的自然景观资源,坚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实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南岳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代代相传,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延伸开讲,不仅对南岳建设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而且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