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黄芩素与β-乳球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包埋物的构建与体外释放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和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与黄芩素由于水溶性差、化学稳定性差、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降解等特性,导致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可及性较差。因此,通过功能性质优秀的功能性蛋白负载这类功能因子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系统性地研究了白杨素、黄芩素对β-乳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探讨了白杨素、黄芩素与β-乳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β-乳球蛋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白杨素-乳清蛋白/壳聚糖包载体系,测定了其对白杨素的包埋率、在模拟胃肠道中的释放率及生物利用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白杨素、黄芩素均可增加β-乳球蛋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白杨素能增加β-乳球蛋白的乳化性但降低其乳化稳定性降低,黄芩素则增强β-乳球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另外,白杨素、黄芩素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其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并导致β-乳球蛋白多肽链的轻微紧缩。2.白杨素、黄芩素均能通过静态猝灭方式降低β-乳球蛋白的内源荧光,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而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的主要由疏水作用力和氢键驱动。白杨素-β-乳球蛋白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值小于黄芩素-β-乳球蛋白复合物的Ka值,说明黄芩素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亲和力大于白杨素。且从三个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n值可知白杨素和黄芩素在β-乳球蛋白上都仅有一个结合位点。此外,白杨素、黄芩素均能使β-乳球蛋白结构中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性减弱;而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则无明显变化。圆二色谱法分析表明发现白杨素、黄芩素诱导β-乳球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含量减少,β-折叠和β-转角的含量增加。分子模拟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在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14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了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形成。其中有4个疏水相互作用和2个氢键;而在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13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了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其中有4个疏水相互作用但没有氢键形成;经过25纳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和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均在12纳秒后出现了稳定的均方根偏差波形,但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的均方根偏差值明显低于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说明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更稳定。两个体系的均方根波动均大于β-乳球蛋白,意味着两个体系都不如纯乳球蛋白稳定,此外,通过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白杨素-β-乳球蛋白体系的总能量(-12.89 KJ·mol-1)小于黄芩素-β-乳球蛋白体系的总能量(-46.56 KJ·mol-1)。3.通过对乳清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的优化可知,形成纳米颗粒的最佳p H=3,乳清蛋白和壳聚糖的最佳质量比为4:1,此时对白杨素的包埋率为51.7±1.6%,经过模拟胃肠道消化后,白杨素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率为28.0±0.8%,继续经过人工肠液消化4 h,在肠液中的释放率为48.2±1.4%。此时白杨素的生物利用度达到73.7%。意味着乳清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是潜在的白杨素递送体系。
其他文献
抗生素废水呈现有机物浓度高、难降解和生物毒性大等特点,其广泛地存在于水体当中,对人类和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传统的生物法难以处理,而且抗生素也会对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扰乱。目前,针对抗生素废水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作为高级氧化法之一的光催化氧化法因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前景良好的处理抗生素的方法。本文首先筛选出光催化效果优异的掺杂改性的g-C3
为应对常规主流活性污泥工艺所面临的挑战:碳源不足、碳源利用率低、剩余污泥多等问题。以提高污水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能力和稳定性,侧流活性污泥工艺开始被应用于世界多地的污水处理项目。作为影响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碳源,污水有机碳的水解代谢行为影响侧流工艺的营养盐去除机制,但目前的研究多侧重简单碳源物质(如乙酸钠、葡萄糖等),基于侧流活性污泥装置的多碳源研究不足。因此,本文采用多种碳源种类(简单碳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可造成极大危害,因而研究NOx的消除净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NOx净化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主要以氨做还原剂的NH3-SCR和碳氢化合物做还原剂的HC-SCR两种为主。贵金属Pt、Rh、Pd等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而被普遍使用于该过程,如机动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等。但贵金属价格昂贵,资源有限,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
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选用腐殖酸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PTS)作为改性试剂,通过不同热解温度(300、500和700℃)制备九种水稻秸秆源生物炭(BC300、BC500、BC700、HBC300、HBC500、HBC700、SBC300、SBC500和SBC700),并采用p H值测定、比表面积及孔结构(BET)分析、灰分含量分析、元素分析、零电点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
苯达松和苯噻酰草胺是重要的除草剂,已经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并在世界各国多地被检测到,且被列入环境污染物监管清单。有关苯达松和苯噻酰草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除草效果方面,其毒性效应及水生生物基准等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提出苯达松和苯噻酰草胺的国内水生生物基准值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国内本土水生物种为受试物种,对苯达松和苯噻酰草胺毒性效应进行研究,采用SSR和SSD法等对我国苯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就显得越来的重要,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储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稀土提取分离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稀土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却发展的相对比较缓慢,尤其在稀土废水处理方面一直都没有什么很好的回收处理方法。稀土废水的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而且也是对稀土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稀土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因此需要一种方法
本文主要以有机磷农药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属纳米材料的优良性质和酶抑制法,并选用荧光法和比色法对以甲基对硫磷为主要代表的有机磷农药进行分析和检测。本文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对检测有机磷农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成本低,无需大型精密仪器和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并可有效的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本章主要阐述了农药的概况,包括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情况。描述了农药残留情况及由其产生的危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日益失衡,导致黑臭水体现象日益频繁,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受到严峻挑战。人工湿地由于不易引发二次污染、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优点而逐渐成为农村污水处理常用技术。但单一结构的人工湿地对于农村黑臭水体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因此,如何构建更加经济高效的人工湿地用于改善农村黑臭水体水质,是目前农村污水治理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的水质特征,以无烟煤、沸石为主要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成为科研人员的首要任务。类芬顿技术近些年来被认为是有效并且没有二次污染的环境友好型处理方法。磁性铁基材料能够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之后实现有效回收,成为了类芬顿领域的研究热点。以Fe3O4和Fe3S4为代表的磁性铁基类芬顿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污染物性能,并且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是材
铊(Tl)是剧毒重金属,可通过金属冶炼、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等进入环境。铊污染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经济、高效和减少二次污染的铊处理方法研发对于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报道的去除水中铊的方法主要有吸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及微生物法等。吸附法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优势明显,吸附容量大、快速、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是关键。活性铝硅酸盐矿物材料在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兼具离子交换吸附、络合、共沉等多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