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区端对端项目远程会诊系统应用的效果评价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15年8月,由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的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对端远程医疗项目正式运营,项目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终端为上联平台,以六安市7个县区及其下属16个乡镇共23家试点医院的远程会诊终端为下联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会诊,实现六安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级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运行至今已开展742例,其中县区级、乡镇级医院各450例、292例。为了解项目运行效果,本研究从远程会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说明使用远程会诊的优势和意义,为安徽省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及实证依据。目的:1.本研究选择六安地区端对端项目的3家县级医院及其下属的3家乡镇卫生院为调查地点,分析归纳六安地区6家试点医院远程会诊的应用分布情况;此外,通过调查了解远程会诊使用患者、申请医师对会诊工作的满意情况;通过访谈深入了解远程会诊的应用率、覆盖率,了解远程会诊开展的效果及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等。2.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比较远程会诊使用者与未使用者之间的临床诊疗效果差异。3.依托远程会诊系统,中国及安徽省统计年鉴,以及相关调查所获取的资料数据,从会诊相关方角度计算、分析远程会诊产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外部影响力、规模效益,为推进远程会诊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并为医院管理部门及医改工作者进行行政决策时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复习及专家咨询,设计一套远程会诊的调查问卷,包括远程会诊使用患者、申请医师,以及医院领导及会诊中心主管人员的访谈提纲。按照典型性原则,对安徽省6家试点医院2015年8月1号至2016月5月30号使用过远程会诊的215例患者及86例申请医师进行满意情况调查,并对每家试点医院的1名医院领导及2名主管人员进行访谈。问卷回收整理后运用EpiData3.1进行资料录入,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从调查医院的会诊中心获取数据,结合访谈调查的数据资料,归纳分析六安地区6家调查医院远程会诊的应用分布情况。3.以金寨县人民医院为例,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按年龄、性别、病种相同、病情相似进行匹配,随机选取曾在调查医院住院的出院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在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这一时段入院且入院后诊断相同的病人。将在调查医院住院并使用过远程医疗会诊的90名患者设为应用组,在调查医院住院但未开展远程会诊的180名患者设为对比组。分别计算应用组、对比组的相关医疗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诊断符合率、治疗有效率。4.从远程会诊系统、统计年鉴中获取相关数据,结合调查资料数据,从会诊相关方角度计算远程会诊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远程会诊使用所产生的正外部影响力及规模效益。结果:1.应用分布情况:(1)使用总量上,截止2016年5月30日,6家试点医院共开展会诊503例,各医院间使用量差别很大,使用量最多的是霍山县医院,最少的是大化坪镇中心卫生院;(2)会诊使用量的动态变化上,中期使用量最多,后期使用量最少;调查省份金寨、霍山县使用量变化略有不同,表现为金寨县的使用量一直递增,但增长率逐渐降低;霍山县的使用量一直递减,且递减率在增大;(3)地区分布上,金寨县的会诊使用量是霍山县的近2倍;会诊目的分布上,用于明确诊断、征询治疗这两种目的的会诊使用量大体相同;病情性质分布上,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疑难、一般、危重、急诊病人;一级科室使用量上,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外科、内科、妇产科、急诊科、儿科。2.问卷调查结果:总满意率方面,患者、申请医师分别为88.5%%、92.9%,二者总满意率较高;支持开展远程会诊方面,患者、申请医师占比分别为75.1%、97.6%;价格方面,认为合理的患者、申请医师占比分别为24.9%、40.5%。其他方面,60.8%的患者愿意再次使用远程会诊,并介绍亲友使用远程会诊;申请医师的会诊申请目的方面,明确诊断的占52.4%,征询治疗方案的占44%。3.对比研究结果:(1)平均住院日上,应用组、对比组分别为12.34天、15.02天,两组之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1,P=0.000,P<0.05),且应用组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比组;(2)平均住院费用上,应用组、对比组分别为10871.79元、13042.60元,两组之间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06,P<0.05),且应用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比组;(3)诊断符合率上,应用组、对比组分别为92.2%、87.2%,两组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93,P=0.000,P<0.05),且应用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比组;(4)治疗有效率上,应用组、对比组分别为80.0%、87.2%,两组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74,P=0.000,P<0.05),且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4.效益分析结果:(1)经济效益: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减少社会补偿资金。项目运行至2016年5月30日共开展742例,其中县区级医院患者450名,乡镇级医院患者292名,患者在当地治疗后可结余的费用共479.9万元,县区级医院患者人均节约6457.4元,乡镇级医院患者人均节约7901.8元;患者在当地治疗后可节省的总交通费为17.91万元,总食宿费为148.43万元,故开展远程会诊后节约的直接间接经济费用共166.34万元,患者人均节约2241.51元,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同时,742名患者中参与各类保险的患者有665名,在当地治疗后社保支付可结余的费用共1287.31万元,其中城镇职工结余14.59万元,城镇居民结余62.47万元,新农合结余1210.25万元,即使用远程会诊可为社会节约1287.31万元补偿资金。(2)社会效益:远程会诊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及能力,得到患者和基层医生的一致好评,通过会诊基层医生可获得有针对性的治疗、诊断指导,对于解决疑难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与上级专家交流,拓展基层医务人员的在岗培训渠道,促进医院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3)正外部影响力:远程会诊对于患者及家属、医务工作者、医院、政府、社会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使用远程会诊大大减少患者看病费用,有助于基层医生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完事基层医疗机构的兜底能力,分流省级医院病人,实现各级医院功能定位及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4)规模效益:在一定时期内远程会诊系统的运行成本固定不变,增加远程会诊的使用量可降低单位远程会诊的运行成本,故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远程会诊的使用量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即在一定范围内远程会诊的大规模开展运行,可产生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形成较好的社会效应。结论与建议:使用远程会诊具有多方面的收益,在诊疗中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就医服务过程的满意度;在医院整体临床疗效中可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有效率;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中,可降低患者就医成本、节省社会补偿资金、拓宽在岗医护人员的培训渠道,增进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共享,促进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分级诊疗及转诊的运行,从而改变医院医疗功能错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但在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宜加强远程会诊宣传,健全远程会诊工作的配套制度措施;完善远程会诊服务内容及项目;加强远程会诊的流程管理,提高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量及运行效率,增强远程会诊系统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积极研发并不断改进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对灵活的远程会诊规章制度,鼓励医院因地适宜,制定长效的远程会诊操作模式;创新远程会诊的运营模式。多角度综合推进远程会诊工作健康、合理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这为我国教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因为思想教育观念的僵化导致了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结
期刊
按照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应包含共管、共治,即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换言之,实际上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合作的一种社会模式。它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多个利益主体
学位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2016年10月21日举行第四次百万政法干警学习讲座上说:“创造性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法工作水平”。中国公安自1998年引入信息化以来,不断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
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了公平、平衡、均等、均衡,可见我国政府在未来发展上将更加侧重于均衡性的发展,以全面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十分注重农业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随着三农问题不断被重视,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新
期刊
期刊
1 名词解释题 主题 课题 论题 主题句 标题 材料 素材 题材 观察 体验 问卷 一般积累 专题积累2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2)拟定标题的要求有哪些? 3)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