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浅池理论的硫酸钡垢定点除垢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油田已经进入开采后期,综合含水率上升,结垢问题严重。结垢物质主要有碳酸盐垢和硫酸盐垢,而硫酸盐垢具有溶度积小、结构致密、硬度大等特点,较难治理。油田上曾使用过超声波、磁场及高频电场等物理防垢方法,但这些方法经现场实践发现,使用效果不佳,且成本较高,现场应用有限。为此,根据水处理工业中的浅池理论,研制了一种物理法定点除垢装置,将不同地层、不同井的采出液在进入汇管混合输送之前,先通过该定点除垢装置,使硫酸盐垢完成沉积,达到防止在后续集输管线内结垢沉积的目的。本论文主要是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反应时间、成垢离子初始浓度、摩尔浓度比以及温度等外部因素对硫酸钡结垢率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分析了定点除垢装置内的斜板角度、斜板长度以及斜板间距等内部装置构造因素对硫酸钡除垢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硫酸钡颗粒的体积分数分布、模型装置内流场分布、装置内流体湍动能的改变以及装置出口处固体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以去除率为指标,筛选出了定点除垢装置最优结构尺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5-10 min之间时,为定点除垢器内硫酸钡最佳结垢时间;当钡离子浓度为742 mg/L时,为硫酸钡生成的最佳条件;当钡离子与硫酸根的摩尔浓度比为1:4时,硫酸钡结垢率最大;当温度为50°C时,最易于硫酸钡结垢;综合以上实验条件,定点除垢器对硫酸钡的结垢率高达90%以上;斜板角度为60°、斜板长度为100 mm、斜板间距为11.06 mm时为定点除垢器模型内部结构尺寸的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径向钻孔压裂技术是将径向钻孔与水力压裂联作的一项储层改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油层部位直接进行钻孔压裂,具有施工规模小,成本低和作业时间短等特点。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在国内外多个油田均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油气井应用该技术后,存在裂缝中途转向,无法沟通目标储层等问题。因此,明确径向钻孔压裂裂缝形态和扩展机理,对于为该技术矿场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至关重要。基于四川某致密砂岩油气藏资
学位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能源供应与需求矛盾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提高油气开发的效率成为当今我国油气工业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含水率增加,非均质性强,传统的驱油体系无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因此,急需一种调驱技术来改变现状。鉴于此,本文采用Warning Blender方法,使用α-烯烃磺酸钠(AO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中国大部分油田为注水开发,层间矛盾严重,分层注水是减轻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分层注水的技术政策界限划分方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缺少一套合理定量的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划分方法。因此有必要针对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不同开发阶段的分层注水的技术政策界限体系。综合考虑油藏的物性差异、压力差异、层数差异及层段长度等因素对各层吸水、产液能力的
大部分油田生产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油井增产措施工作量的预测不仅关系到采油工程系统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也关系到整个油田开发系统未来能否良性、科学发展,是油田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现场常用的几种主要的油井增产措施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了由油井措施效果预测指标、增产措施工作量预测指标以及增产措施工作量方案评价指标共同构成的基本指标集。首先优选了增产措施工作量预测的指
现如今,随着页岩气藏不断地被探明及开发,水力压裂技术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为了解决传统的滑溜水压裂液携砂能力有限这一难关,提出并构建了基于Pickering乳液的新型压裂液体系。截止目前,Pickering乳液压裂液的运移规律,以及其支撑裂缝的作用机理已得到论证。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优化Pickering乳液压裂液的水力压裂性能。首先进行固相颗粒的筛选以及整个体系的配方优化,得到合适的乳液基液用于后续
T11油藏历经多次调整,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加剧,层间矛盾突出,低效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原有的注水开发方案已无法满足此阶段油田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因此,针对T11油藏现状,分析井间优势通道分布情况,综合考虑油藏参数进行层系细分并综合调整注采方案,对油田实现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T11油藏优势流动通道发育状况,从静态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入手,将指标计算法(考虑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