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图书馆。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界比较重视其他类型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等的研究,而对于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既缺乏专门的研究人才,亦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关于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与著述。本论文运用文献调查与分析方法、历史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方法等研究方法,试图从国家政策思想、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著述与专业活动等角度研究1949年至2009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探讨近60年来公共图书馆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与存在问题,从而充实当前有关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研究。本论文认为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公共图书馆“新思想”形成时期(1949-1957)、公共图书馆思想异化时期(1958-1977)、公共图书馆思想复苏时期(1978-1991)、公共图书馆思想异变时期(1992-2003)和公共图书馆思想理性复归时期(2004-2009)5个历史时期。通过对这5个发展时期的系统梳理和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思想具有普遍价值,公益、自由和平等是公共图书馆核心思想;我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发展具有从阶级斗争的工具转向普遍服务、从有偿服务转向公益服务、从封闭服务转向开放服务、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等历史特点,并且在2004年前后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理性复归。然而,我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及其实践仍然存在缺乏必需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缺乏足够的政府支持与经费条件、受到财政制度的严重制约、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与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出台,《公共图书馆法》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的即将推出,公共图书馆研究院的成立与《公共图书馆年度蓝皮书(研究报告)》的启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将走向更加理性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