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公共空间的认知和寻路实验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是城市聚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但是在地下公共空间中人们辨别方位较困难,容易失去方向感、迷路、迷向,并产生压迫、紧张、恐慌等心理感受,遇到紧急情况还有可能带来疏散的混乱,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认知和寻路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现场,就空间、功能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现场调研、跟踪观察、问卷、行为地图记录等方法,调查被试在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公共空间中寻路和空间认知的方式。并讨论了在有明确标识引导和没有明确标识引导的寻路情况下,人们的寻路行为和空间认知特点,以及作为地标要素的特征,方向感如何确定和火灾情况下逃生的路径。试图总结人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中的认知和寻路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其对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意义。以期发展出地下公共空间中使人们具有高效认知能力的设计模式,提出有利于空间认知和寻路方面的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问题。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入驻引发了
衰败的历史街区往往是城市中贫困人口的聚集地,也是社会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而历史街区的复兴在改善街区面貌,提高居住质量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街区及周边地段房价的大幅攀升,新
古镇旅游在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下,逐渐成为大众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秦巴山区部分商贸古镇也因此得到复兴。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要求下,安康市以旅游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储量不足且大量的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化,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发展太阳
攀达穹顶不同于传统的结构体系,是综合运用了结构力学、机构运动学和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采用了全新施工方法的新型结构体系。它是传统概念中的“结构”与机械中的“
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彻底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地域概念。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建筑在相同的目标和手段的支配下变得越来越相似。因此,人们失去了地域场所所赋予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当今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空间结构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上海等发展迅速的城市,创意产业的入驻引发了大批产业类历史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热工能耗成了能源浪费的主要因素,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筑界开始全面理性地
陵园,是逝者安息的家园。早在1909年就已经有了中国人自己建设和管理的现代陵园,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状况,建设的大众陵园还很少,从陵园形象上看也偏向于西方陵园的风格。
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主要的公共生活空间,目前正在经历着城市公园多元化、规模化的建设时期,“重建设轻效果,重表面轻实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