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2012年2月分4个季度调查了上海市城郊7个区县7条生态治理试点工程河道(崇明万平河、徐汇东上澳塘、青浦李腰泾、松江任其浜、闵行丰收河、奉贤钱中河、金山斜泾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数量和水质理化因子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浮游植物数量与水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水质特征及综合评价:上海市7条调查河道水质随季节变化明显,变化范围为Ⅲ-劣Ⅴ类,总体而言冬春季略好于夏秋季。夏季水质pH呈明显碱性,可能与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的排入有很大关系。春季,总氮浓度变幅1.62~4.09mg/L,总磷浓度变幅0.21~0.77mg/L,氨氮浓度变幅1.09~3.52mg/L;夏季,总氮浓度变幅1.59~8.44mg/L,总磷浓度变幅0.24~0.87mg/L,氨氮浓度变幅0.79~6.56mg/L;秋季,总氮浓度变幅0.98~5.20mg/L,总磷浓度变幅0.23~0.81mg/L,氨氮浓度变幅0.77~4.19mg/L;冬季,总氮浓度变幅1.45~4.31mg/L,总磷浓度变幅0.12~0.42mg/L,氨氮浓度变幅0.38~3.18mg/L。2.7条河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96种,其中蓝藻门36种,绿藻门127种,硅藻门83种,裸藻门35种,黄藻门6种,甲藻门4种,隐藻门3种,金藻门2种。春季检出135种,夏季检出189种,秋季检出130种,冬季检出145种。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数在各季节均占优势,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为偶见种,裸藻门冬季出现最多。3.运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R对本次调研的7条河道水体进行评价时,其评价结果与水质理化因子评价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调研河道受到清污、节流、水生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在评价水体营养类型时,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4.营养盐作为浮游藻类赖以增殖的基础,其数量与分布直接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浮游藻类与水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密度与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中营养盐特别是N、P浓度密切相关,蓝藻门和绿藻门的大部分藻类与TP呈负相关。5.生物多样指数不太适用于评价城郊河流,但可以把某些浮游藻类种类作为污染指示种,为城郊河道生态评价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根据本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针晶蓝纤维藻、啮蚀隐藻和尖尾蓝隐藻作为夏季城郊河道富营养型(α-ms)水体的评价指示种;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和巨颤藻作为夏季城郊河道中-富营养型(β-α-ms)水体的评价指示种;集星藻、实球藻和四尾栅藻作为夏季城郊河道中营养型(β-ms)水体的评价指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