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恒表导演理论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计其数。世界上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它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明代,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戏曲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潘之恒为代表的戏曲剧作家、评论家的出现,给后世的戏曲表演、导演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由于潘之恒生活在明代,那个时期人们还没有在戏曲表演、导演方面创作出特定的理论体系,所以潘之恒当时只是简记录演出和排演情况,没有具体的理论文本,潘之恒的作品主要是记录家班演出和演员表演风格。本文通过对潘之恒的著作《鸾啸小品》和《亘史》的研究,搜集、整理古代戏曲家和现当代戏剧评论家对潘之恒表演理论、导演理论艺术成就的评析,从而系统的整理出潘之恒表演、导演理论的具体内涵,和对后世剧作的理论影响。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潘之恒戏曲表演理论、导演理论进行全面的概述。笔者首先会从戏曲表演整体论、戏曲表演形神论和戏曲表演风格论对潘之恒表演理论做系统全面分析,其次,笔者会从导演与剧本、导演的二度创作和导演的教师作用对潘之恒导演理论做系统全面分析;第二章是整理分析潘之恒戏曲表演理论、导演理论对明代戏曲的影响。笔者从潘之恒与明代理论家的相互影响(如:汤显祖),还有对当时演员演出积累丰富的史料价值来具体阐述;第三章整理分析出潘之恒戏曲表演、导演理论对清代戏曲的影响。笔者在本章中把明代的潘之恒与清代的李渔进行理论对比,分析出清代李渔在明代潘之恒戏曲理论研究上还存在那些继承和发展。第四章主要评价潘之恒表导演理论,分别从艺术创新和学者的总体评价进行阐述。最后一章是结语。
其他文献
期刊
《版·域—国际青年版画家作品邀请展》前不久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当代版画已是相当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更为多样的空间。本次参展的外国版画家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学术影响,他们
期刊
期刊
喀什市是中国西部门户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路明珠”的美誉。1986年12月20日喀什被宣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作为新疆特色典型的历史名城代表,具有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