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类社会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公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多,公民文化权利受到重视,公民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并列成为基本人权之一。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新时期内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中指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严峻地挑战,许多少数民族文化正日渐消失。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和社会经济地高速发展还不适应,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特征仍然较为突出,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依然面临着多民族性和地域空间分散性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内蒙古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中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梳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三种供给模式,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框架结构、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第二部分:阐述相关理论和界定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为论文的写作夯实基础。本文借鉴的理论有新公共服务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再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本文的研究视角,界定了文化、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相关概念,并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第三部分:通过查阅内蒙古近十年的统计年鉴,介绍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及变化趋势,阐述了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再简要介绍内蒙古农牧区“十个全覆盖”中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实施状况。第四部分:个案分析,本文实证分析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内蒙古突泉县,通过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结合突泉县“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内容,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办公厅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考核办法,调查分析了突泉县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指标的均等化状态,通过加权求和得出突泉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总体变化趋势,进而提出内蒙古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人均公共文化资源占有两个维度提出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