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不断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参与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来。目前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在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他们在城镇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农民”和“工人”的双重定位,游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边缘群体。南京市作为东部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多,周边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南京市专门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从2009年开始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农民工就业歧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社会管理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调整,以加强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旨在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到南京来就业创业。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近十余年来的行业统计数据作为资料基础,运用调查和访谈法,分别从历年就业总量、逆增长、就业方式、就业方向、社会待遇等方面,结合相关政策、社会坏境、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南京市农民工就业及其变迁情况。研究发现,南京市农民工就业总量逐年增长,2016年已达19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非本市户籍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就业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农民工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倾向多集中在家政服务业、运输业、餐饮业、零售业。在就业方式上,南京市农民工大多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和亲朋好友介绍的形式获得就业,他们更加倾向政府搭建招聘平台。在就业满意度上,基本不满足现有的工资水平和休息时间,期待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社会地位上,受歧视现象并不常见,大部分人希望继续留在城市就业生活。研究显示,当前南京市农民工就业困境主要为社会环境的困境与自我发展困境。社会环境的困境如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制约农民工稳定就业、平等就业、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资源配置、子女受教育程度、就业岗位安排、收入分配、落户门槛等方面都不能得到平等对待。自我发展困境为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适应能力较差、创业意识淡薄等。从近期趋势来看,南京市农民工就业总量将持续增长,依旧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将大量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