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时东亚地区电离层形态预报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地空间是当前人类航天活动、和平空间利用的主要区域,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第四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深空探测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地。电离层作为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球上空大气60-1000km高度范围内,而电离层暴则是太阳活动经日地空间链路传播并最终作用在电离层中的重要空间天气现象。我国所处的东亚地区空间跨度大,且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因此,研究东亚地区电离层暴的时空特性及预报方法对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航天强国战略实施以及国防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作为一门以实验和探测为基础的学科,本文从电离层数据统计规律以及物理机理出发,以电离层暴是建立在电离层气候学基础上的空间天气现象这一基本理论为切入点,围绕东亚地区电离层暴期间顶部-底部电离层响应差异以及电离层暴响应延迟等电离层暴的时空形态及预报开展了系统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如下:第一、基于CODE GIMs数据以及COSMIC掩星数据,对东亚地区电离层TEC与Nm F2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电离层TEC与Nm F2的时空变化特性总体一致,但也存在诸如太阳活动性对于电离层TEC的影响要大于对Nm F2的影响以及Nm F2的赤道异常峰值所在纬度要高于TEC异常峰值所在纬度等不同时空尺度的差异。此外,利用2015-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1h的CODE GIMs数据首次对东亚中纬地区电离层TEC经度差异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结合HWM-14模型、IGRF-2020模型以及COSMIC掩星数据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太阳活动高年白天经度差异主要与东亚中纬地区东、西部不同的中性风/地磁构型有关,而夜间经度差异则主要与等离子体垂直漂移通量差有关;太阳活动低年的经度差异则可能与背景大气质量密度的经度差异等因素有关。第二、利用位于东亚地区高、中、低纬的亚库特站、北京站以及关岛站2010-2017年的TEC以及Nm F2数据,系统性的分析了这些典型地区电离层板厚的气候学特征及其成因,并结合电离层板厚扰动指数DI评估了磁暴对电离层板厚的影响。此外,通过个例分析尝试说明了磁暴对关岛地区电离层板厚的影响在大多数时段内均为正向扰动的原因。在正暴期间,穿透电场与赤道向中性风一起抬升了电离层并且造成TEC的增加大于Nm F2的增加(顶部电离层TEC增加大于底部电离层TEC);而在负暴期间赤道向中性风将低纬地区峰值高度附近的电子抬升到赤道区区域附近的顶部电离层,造成了TEC的减小速率小于Nm F2的减小速率(底部电离层TEC减小大于顶部电离层TEC),这些成因共同导致了暴时关岛地区电离层板厚的增加。第三、综合利用GIMs、GPS-TEC、测高仪hm F2,Nm F2,低轨卫星SWARM TEC等天地基多源数据以及TIEGCM物理模型对两次中等量级的磁暴期间以北京站为代表的东亚中纬地区顶部-底部电离层响应异同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8月15日的电离层暴期间穿透电场与暴时增强的赤道向中性风共同造成了TEC正暴,但由于夜间缺乏有效的电离源使得该次电离层正暴主要发生在顶部电离层;2016年11月10日的电离层正暴则主要由暴时增强的赤道向中性风导致,白天光致电离的存在使得顶部电离层与底部电离层在整体抬升的同时各个高度的电子能够不断地得到补充,两者共同形成了电离层正暴。第四、基于东亚地区低纬台湾桃园站、中纬北京站以及高纬亚库特站的TEC数据,系统性地分析了东亚地区不同纬度电离层暴对磁暴响应延迟的地方时特性、季节特性、与磁暴强度、太阳活动的关系以及纬度特性,并对暴前扰动事件的特征与诱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响应延迟的地方时特性在各地均表现为正暴对于白天MPO的响应延迟比夜间短,而负暴则完全相反。(2)响应延迟的季节特性与不同地区TEC的季节特性高度相关,表明电离层暴的某些特性是电离层季节异常的极端体现,而响应延迟的季节特征就是电离层季节异常的一种表现形式。(3)响应延迟与相应的磁暴强度以及背景太阳活动之间似乎并无关系,除了负暴与太阳活动呈现负相关关系。(4)响应延迟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非线性增加,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电离层TEC的气候学特征差异。(5)极区活动可能是中高纬暴前扰动事件的诱因。而长时间响应延迟事件则可能属于电离层静日Q扰动。第五、将深度学习中的LSTM模型应用于对电离层TEC参量的预测,并首次基于该模型对单站实测TEC(静日、暴时)进行了提前48小时的预测。利用前6天的太阳F10.7指数,太阳黑子数SSN,地磁Dst指数,地磁时间累积指数ap(τ),太阳风速度Vz,行星际南向磁场分量(IMF Bz)建立了对未来1-48小时电离层TEC进行预报的经验模式,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BPNN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STM模型较BPNN模型预报误差更小且对电离层正暴的预测效果要远远好于BPNN模型,证实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电离层静日以及暴时参量进行预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发展环境的持续变革,以及科学技术事业和宏观经济事业的快速稳定持续运作发展,国有企业组织作为我国宏观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依赖的核心力量,承载着助推我国经济发展事业进入世界中心,以及支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客观上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深化推进过程得到了充分重视。立足于软实力视角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支持获取良好且稳定的综合收益。文章将会围绕软实力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效益
期刊
化学疗法的使用在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年限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毒副作用。卵巢损伤就是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出现的主要的副作用之一。为了降低化疗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研究者们一直积极探索开发具有保护作用的辅助用药。表柔比星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常用化疗药物之一,属于蒽环类药物,通过抑制核酸合成以及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起到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但是关于表柔比星对卵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却鲜有报道。褪黑素(N-乙酰基-5-
学位
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比较于过去均产生了巨大变化,后工业化转型成为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面对转型,中央一再强调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顶层战略的转向表明,特定的发展时期需要特定的发展理念予以指导。然而现实的观察是,承接战略转向的规划创新仍然处在探索之中,还没有给出好的能够应对转型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规划需要反思,重新审视当前发展困局的复杂性与空间干预工具的选择。基
学位
[目的]蜡伞属Hygrophorus(蜡伞科,伞菌目)是一类菌盖多具粘性的伞菌,广泛分布于全球。该属绝大多数物种可食用,在医药和生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具有抗HIV、抗癌、抑菌、抗氧化等活性。该属的分类研究在国外较为深入,但在我国研究成果较少。本论文主要是挖掘我国的蜡伞属真菌资源,同时构建该属更加自然的分类框架,为下一步该属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论文采用分子系统学、显微化学、超微结构、同
学位
公共行政范式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治理理论的兴起逐步颠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理论界对公共行政的认知,也正如罗森布罗姆认为的我们已经从传统政府管理走上了新型公共治理的道路。治理的出现意味着“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范式转换,强调不再过多依靠政府公权力的强制性,而是通过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协商实现互动式治理。公共行政范式的变化也形塑着公共治理的环境
学位
基于光学相控阵的激光相干合成和光束扫描精度受相位噪声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在激光合成、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三维成像和生物内窥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自适应光学技术能有效的补偿相位噪声,改善输出光束质量,提高扫描精度,是光学相控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光学相控阵相位噪声快速补偿方法,以及高精度的光束扫描电压获取方式,采用理论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开展系统的论文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
学位
报纸
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为了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在项目早期阶段进行规划尤为重要。常用的早期布图规划方案使用的是没有细节的粗略门级网表,导致布图规划结果质量不高,如何生成高级的门级网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布局和规划阶段常用的布局方法需要人工摆放宏单元,耗时耗力,如何高质量的自动布局非常关键。随着大量新技术加入EDA工具,EDA验证工作愈发困难。EDA验证工作需要大量特殊的门级网表,如何快速
学位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常常需要通过波形图或者平衡位置两质点的位置情况得到波长情况。文章借助数学三角函数的“相位差法”巧解机械波波长λ与两质点距离Δx的关系。
期刊
空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飞行器,人类的活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各种类型的航天器从太空返回大气层以及高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的过程中,由于飞行器与大气之间的剧烈摩擦和烧蚀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并会导致通信黑障现象的出现,对飞行器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影响了超高速飞行器的发展,如何缓解黑障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航天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信息传输和雷达探测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