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存储设备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总线协议是标准化外设与主机连接的通用外部总线标准。伴随着USB设备类型越来越复杂,传输速度越来越快,USB存储设备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焦点。虽然已有研究者提出针对USB存储设备的安全协议,但尚存不足之处,更为全面的、效率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身份认证协议有待研究。本文针对目前的USB存储设备攻击类型,改进并实现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USB存储设备安全协议,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USB存储设备安全协议以及加解密算法,重点研究了USB存储设备增强式三要素安全协议。结合课题需求,分析当前USB攻击方式及防范措施,指出现有USB存储设备安全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2)改进USB存储设备安全协议,提高协议的安全性,降低协议的复杂性和运算代价。首先,协议采用初始密钥的方式建立安全信道进行密钥协商,从而保障初始信道的安全,进一步保障协商密钥的安全,防止中间人攻击。其次,采用身份认证服务器(AS)进行身份认证,由于设备芯片不存储任何与身份认证相关的信息,从而可以预防针对设备芯片的攻击。再次,改进的协议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和基于硬件的身份认证方式相结合,同时服务器可以扩展设备挂失、远程文件删除等实用功能,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和灵活的应用场景。最后,对改进协议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运算成本分析,并与现有的协议进行对比。(3)改进的USB存储设备安全协议实现分为设备端、主机端以及AS端三部分,其中USB存储设备的硬件部分基于MSP430F5529、片外Flash及相应的外围电路。USB设备端采用MSD与HID组成的USB复合设备,实现模块驱动、加密传输、加密存储等功能,其中HID设备负责完成文件密钥的加密传输,防止USB通道窃听攻击。AS端选用预线程并发式的设计方案,实现任务队列管理、工作线程管理和安全协议AS端功能等部分。主机端实现HID设备枚举、HID通道建立及传输、安全协议客户端功能等部分。安全协议系统的测试与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改进协议的有效性,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他文献
1994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出现。万维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它的信息广泛的可访问性以及开放性极大的鼓励了人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也给信息检索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
随着数字电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数字化产品和信息服务在家庭中的不断渗透和日益融合,数字电视互动应用也日趋丰富和多样。数字电视互动应用和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
网格中资源具有地理位置分布、运行平台异构、种类繁多的特性,它们能动态的加入或退出网格环境。因此,资源的发现和监控问题成为网格技术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研究
访问控制是提高工作流安全性的重要机制。本文研究了当前基于角色和任务的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的应用背景,分析与总结了工作流访问控制需求要点,针对现有的访问控制机制在工作
网格计算自从第一次被用到科学和商业领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信网格计算的下一个阶段是将网格服务提供给资源受限的设备,例如手持设备、PDA、智能手机、传感器等
未登录词识别一直是中文分词研究领域的瓶颈。为解决中文分词中未登录词识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论坛语料对中文未登录词进行识别的新方法:首先利用网络蜘蛛下载论坛网页;然
随着WebService技术的发展,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不断成熟,把SOA架构思想引入到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因为SOA架构思想是面向服务的,它可以把已有的服务进行重组封装,形成
生物命名实体识别(Biomedical name entity recognition,Bio-NER)是在分子生物学及医学领域对专业词汇加以确认和分类,这类专业词汇包括蛋白质、基因、RNA以及他们的活动位置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领域,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智能监控等领域中有着广
传统的数据挖掘对象主要是针对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然而大量的数据并非存储在他们之中而是分散在万维网上。基于种种因为不能直接得到Web数据的后台数据库,因而无法直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