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及应用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超微粉碎技术不断发展,超微绿茶粉作为天然食品原料已被广泛应用到食品中,其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茶叶的营养保健功能,而且可以赋予食品绿茶的风味。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较适合超微绿茶粉加工的工艺,同时将超微绿茶粉与苦荞麦相结合制成抹茶荞麦酥,为茶食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选择一级碾茶、余杭蒸青片、烘青绿茶片三种绿茶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球磨和研磨工艺进行超微绿茶粉加工,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粒径测量及色泽检测对加工的超微绿茶粉进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加工的茶粉感官评分均高于研磨加工的茶粉,具体表现在球磨工艺茶粉颗粒较细,色泽较翠绿,海苔味较足,滋味较醇和;球磨加工的超微绿茶粉粒径小于研磨加工,分布曲线略宽于研磨加工,但研磨加工的超微绿茶粉粒径分布更集中;同种原茶经不同工艺加工,球磨加工的超微绿茶粉水浸出物、茶多酚、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研磨加工,含水率低于研磨加工,灰分、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同种原茶经球磨加工的超微绿茶粉的亮度和绿色度要比研磨机加工的茶粉好,色泽中绿色调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球磨加工的超微绿茶粉更好保存了原料绿茶的风味特征,球磨工艺较为适合加工超微绿茶粉。2.绿茶苦荞麦酥加工工艺研究以苦荞麦、超微绿茶粉为原料,将其混匀后与熬制好的糖浆搅拌均匀,经压制、切割、成形等工艺制成绿茶苦荞麦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微绿茶粉添加量(%)、麦芽糖浆添加量(%)、果葡糖浆添加量(%)、小苏打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感官指标为评定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抹茶苦荞麦酥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绿茶苦荞麦酥的最优配方是:超微绿茶粉3.3%,麦芽糖浆20%,果葡糖浆29%,小苏打0.6%。以上四个因素影响绿茶苦荞麦酥品质的优先次序为:超微绿茶粉添加量>麦芽糖浆添加量>果葡糖浆添加量>小苏打添加量。用最优工艺加工出的绿茶苦荞麦酥色泽翠绿、口感酥脆、茶香浓郁。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了解西藏林芝地区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防止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建立了蓄热式加热炉内气体流动的三维、稳态流动数学模型,求得了炉内速度场和压力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出口压力工况对炉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出
目的分析HIV-1广谱中和活性感染者基于膜蛋白基因(env)的假病毒对自体血浆和代表性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bm NAbs)的中和表型。方法单基因组扩增(SGA)广谱中和活性感染者第0月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供血不足的窘境,融资几乎是每个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方面同民营企业相比具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刺激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有线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无线网络技术解决了有线网络“线”的限制,在很多场合
采用实时声学造影技术对健康杂种犬7只行造影检查,评价八氟丙烷声学造影剂改善犬左室心内膜缘显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八氟丙烷声学造影剂可以明显改善心内膜缘显像,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窗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具体显现。它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有着明显的社会属性,能够展示出文化体系的内部结构。中华民族有着漫长而丰富多彩的服饰史,其中文化
根据GB/T 150中法兰的计算方法,对高压设备法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对法兰设计产生较大影响的结构参数,并加以调整和控制,从而优化法兰的设计。
该文从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影响供水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保障供水安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强化供水安全技术保障,建立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