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血浆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 peptides42,Aβ42)水平与aMCI诊断与转归的关系,为aMCI的临床诊断与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根据Petersen的aMCI诊断标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基线期入组aMCI患者115名,根据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正常对照126名,利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神经心理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ACE活力,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DNF基因rs6265(196G>A,Val66Met)和rs2049046单核苷酸多态性、ACE基因I/D多态性。并于2.5年后进行随访研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β42水平。
研究结果:
(I)a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与变化:随访期69例aMCI患者有15例进展为AD,转化率达22%,2例逆转为正常,其余52例仍为aMCI。48例正常对照中有1例转变为aMCI,其余仍为正常。有血标本的aMCI患者53例,正常对照37例。根据aMCI患者转归将aMCI分为随访转化为AD的aMCI患者(aMCI-c组)和稳定型aMCI(aMCI-S组)。基线期aMCI组各项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均显著差于对照组(均P<0.01);与基线期相比,随访期aMCI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udio verbal memory test,AVMT)延迟回忆、词语流畅性测试(Verbalfluency test,VFT)、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成绩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CI组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的减分率在AVMT延迟回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以反映语言功能的VFT成绩降低程度最明显(P<0.05)。基线期aMCI-c组各项神经心理学成绩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CI-s组除CDT外,其余各项神经心理学成绩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CI-c组基线期CDT、AVMT延迟、SDMT、TMT和CFT测试成绩均差于aM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相比,aMCI-c组随访MMSE、AVMT延迟回忆、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Rey-Osterrich complexfigure test,eFT)延迟以及DST成绩下降,aMCI-s组随访AVMT延迟回忆、VFT以及DST成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MCI-s组相比,aMCI-c组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的减分率具在CFT延迟、DST、VFT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CI-c组患者反映执行功能的TMT-A成绩减低程度最明显(P<0.05)。
(2)血清BDNF水平及其与aMCI忠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基线期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BDNF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随访后BDNF水平的变化差值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期aMCI-c组血清BDNF水平较aMCI-s组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比较,aMCI-s组随访BDN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2.23)vs(4.59±2.92)ng/ml,P<0.05])。基线期aMCI组血清BDNF水平与MMSE、AVMT延迟回忆得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313,P<0.05;r=0.307,P<0.05)。随访BDNF水平变化差值与各项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
(3)BDNF基因多态性与血清水平以及a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aMCI患者BDNF基因rs6265、rs2049046位点各基因型亚组间,各项认知功能测试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CI组rs6265位点AA单体型、rs2049046位点AT单体型亚组随访期血清BDNF水平高于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基因型之间基线血清BDNF水平、随访前后血清BDNF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4)血清ACE活力及其与a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基线期aMCI组患者血清ACE活力较对照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随访后ACE活力的变化差值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s组基线期血清ACE活力水平与MMSE(r=-0.380)、AVMT延迟(r=-0.479)、CFT延迟回忆(r=-0.346)呈负相关,随访前后ACE活力变化与TMT-A(r=0.374)呈正相关,与VFT(r=-0.381)呈负相关(均P<0.05)。aMCI-c组基线期血清ACE活力水平与各项神经认知功能均无明显相关(P>0.05),随访前后ACE活力变化与DST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ACE活力变化与MMSE变化差值呈负相关(r=0.370,P<0.05)。
(5)ACE基因I/D多态性与其血清活力以及a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aMCI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频率(x2=8.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CI组DD基因型(20%)及D等位基因频率(57%)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42%)。两组DD基因型(n=13)及DI基因型(n=47)者基线期AVMT延迟回忆得分低于Ⅱ基因型者(n=12;P<0.05)。aMCI组与对照组在相同基因型亚组间各项神经心理测试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期aMCI组各基因型亚组问血清ACE活力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5,P<0.05),其中DD型组>DI型组>Ⅱ型组。
(6)随访后的血浆Aβ42水平及其与a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随访后aMCI组(包括aMCI-c和aMCI-s)[(3.22±1.79)pg/ml,n=53]血浆Aβ42水平略高于对照组[(3.01±1.66)pg/ml,n=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c组患者[(2.73±0.40)pg/ml,n=8]血浆Aβ42水平低:JZaMCI-s组[(3.34±1.94)pg/ml,n=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血浆Aβ42水平与基线MMSE呈负相关(r=0.332,P<0.05),与其它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无明显相关(均P>0.05)。
研究结论:
aMCI患者在情节记忆、语义记忆、视空间结构、执行功能等多项认知领域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损。aMCI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可能说明aMCI患者脑内神经营养保护和突触可塑性的降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中的D等位基因及其调控的血清ACE高活力水平可能是aMCI发病的危险因子。aMCI患者血浆Aβ42水平有增高趋势,可能造成认知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