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评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随着经济问题的突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艰巨,人们逐渐开始对理性和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试图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努力探求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康德主义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并广泛流行于德国的一种哲学思潮,并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新康德主义根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来重新阐释康德的哲学思想,从而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新康德主义的产生与流行,使康德哲学又重新兴盛起来,挽救了衰退的唯心主义,并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思想武器。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即朗格主张的先验心理学、马堡学派的先验逻辑思想及弗莱堡学派的先验主体理论。社会历史理论首先作为一门具体的科学,有其自身的科学特点,是与自然科学相对立的,具有客观性,其存在也是合法的。而作为客体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有其自身的特性。由于历史事件的独立性,所以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新康德主义者将价值引入到社会历史研究中,正因为历史事件的意义是描述价值,因此价值是历史事件的唯一意义。新康德主义强调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不能忽视其自身的主体性的。不仅如此,人还具有意志性、创造性。最后,新康德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道德决定论,道德原则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准则。社会历史形态的最终演变是伦理社会主义。康德的伦理学思想是伦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康德对“绝对命令”概念的表述,确定了道德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就是康德所说的“彼岸的理想”,以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运动就是对道德永恒追求的运动。文章通过文本解读,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对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等方面具体分析,清晰地阐述了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掌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在当下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而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大事。然而,现在基本医疗保险却存在城乡、区域、群体等不均等现象。鉴于此,厘清基本医疗保险均等化
费希特的“自我”并非主观的自我,也不是近代的自我主体,而是绝对的第一原理。绝对自我作为知识学本身,它具有思辨的内部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绝对自我、自我与非我之间的辩证关
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是针对我国目前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提出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